紡織業編織新型物流體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這為中國服裝融入世界供應鏈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立足發展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國際市場上紡織服裝貿易暢通、便捷、安全的渠道是“2005中國國際紡織服裝物流與電子商務峰會”在探討國際紡織服裝業物流體系時的重要話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正在邁向新型工業化的集約式發展道路,建設現代物流與供應鏈體系越來越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推動升級和增強競爭力所關注的焦點。為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無錫市人民政府日前共同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紡織服裝物流與電子商務峰會”。
紡織業物流體系亟待提高
長期以來,中國紡織服裝業一直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是依靠資源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在吸引著國際目光。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加入W TO后,僅靠原有的優勢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貿易流程中的壓縮成本以及利潤最大化的需求。業內人士認為,電子商務的不斷深入,使得企業可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企業信息系統的快速反應及生產線的柔性制造,做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促成了利用電子商務、物流和企業生產鏈、供應鏈與需求鏈的一體化集成,同時物流作為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環節有機組成部分以及支持商務活動的重要基礎活動也越來越備受關注。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指出,發展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中國紡織工業與國際零售業之間暢通、便捷、安全的貿易渠道……我們愿意與國際零售業組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探討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可能。但是目前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物流和電子商務還處在較低的水平。
物流體系還停留
在以中小型物流企業為主體,以直接貿易有形市場為主要形式,以運輸、倉儲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的階段,缺乏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快速、高效、綜合的現代物流體系。
建立高效供應鏈管理模式
伴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使得人們有能力從單純關注交易這一節點向關注商務全過程轉移———整個供應鏈上各方業務之間的協作。在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不同的業務指標和目標之間的協同以及各種資源約束的協同,均在向著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協同商務時代變革。
“2005中國國際紡織服裝物流與電子商務峰會”著眼于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圍繞“現代物流與快速反應”的主題,就紡織經濟與產業鏈、紡織物流與供應鏈現狀、紡織物流管理與實踐以及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等四個方面展開探討。峰會著力引導行業及企業提高對紡織業物流服務的認識,并力圖促進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物流服務、物流技術與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需求的緊密結合,建立健全渠道采購、流通加工、貨運代理、信息服務、社會化儲存、商業配送、多式聯運等為一體的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體系,使全程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更為規范化,促進產業發展速度與協同發展水平。
立足最好的商業利益
業內人士認為,供應鏈的管理是戰略戰術,也是創新,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素質和能力。它可以通過構建聯盟,整合供應鏈資源和能力,優化跨企業商業流程,實現信息共享,增強從市場預測到產品設計以至于生產、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協作,降低資源配置風險等來贏得客戶最大程度的滿意度,同時獲得最好的商業利益。
權威人士指出,供應鏈管理創新的內在邏輯力量是經濟資源的稀缺性、交易成本在市場競爭中日益顯著的重要性以及產業組織之間及與消費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性。這些恰恰也是國家經濟實現持續增長,減少波動,實現收支平衡,保障充分就業以及保護資源和環境等所關注的問題。微觀層面上的供應鏈管理實踐對提升中國經濟總體的素質和能力有著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與會的專家一致認為,目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已開始從戰略的層面上重視供應鏈管理及供應鏈信息化建設,而且多數企業已開始有意識地應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技術和策略。但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供應鏈主導企業來推動并經上下游企業一同努力才能實現。切實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首先應該立足最好的商業利益,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制定企業的信息化戰略。
據記者了解,因為本次峰會所探討的話題著眼于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升級,著眼于讓中國紡織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紡織經濟,與世界紡織業形成合作發展、互利共贏的關系,所以本次峰會不僅得到了國內業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和積極響應,而且還迎來了法國、印尼、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的駐華使館商務處代表,意大利、日本、韓國、美國、越南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副會長。同時,來自美國、印度、印尼、新加坡、摩洛哥、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企業董事長、運營總監、CEO、物流主管、采購主管等也出席了此次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