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山東省標志服裝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改革
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許多創新,就看你如何去發現它,總結它,人們經常把創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復雜,并因此而阻礙了他們去創新。其實很多創新甚至是偉大的創新之舉都是源自于當初的小小改變,山東省標志服裝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不經意間或司空見慣的日常工作中發現變化,進而改革,從而使他們覓得了商機,走向成功。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企業負責人,王慶龍早已在心中為企業的發展繪就一幅振奮人心的藍圖。山東省標志服裝股份有限公司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的精神為山東省加快工業發展盡了一份力,充分發揮了服裝業界龍頭企業的作用。
早在1993年,王慶龍就敏銳地感覺到只有進行企業改革,企業才會走出一片廣闊天地,為此,他率先提出了企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很快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認可和高度重視。
一、抓機構改革,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求突破
企業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絕不是改改名字,換塊牌子的形式變化。市場經濟格局的確定,WTO的加入為企業深化改革帶來了機遇,也給企業發展提出挑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山東省標志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層決策者在王慶龍的帶領下,始終堅信,只有明晰思路,及時把握市場動態,搶占發展先機,才能在競爭中取勝,不斷發展壯大。
目前,煙臺市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部分改制后的企業中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重改輕管”的現象,改制的配套措施跟不上,未能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公司章程辦事,習慣沿用過去一套管理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改革的層層推進。在此情況下,要使企業改革的步子更大、更快、更堅定,必須及時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改制后的規范完善和配套提高上來。
為使企業真正達到“轉機建制”的目的,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能力,首要之舉是要扎扎實實地搞好企業內部機構改革,轉換組織機制。就公司體制改革的企業而言,就是建立健全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使“新三會”權責明確,迅速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并在此基礎上,按照改制要求,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改革,把擅長業務、精于管理的骨干推向領導崗位,達到人盡其才,才有用場,發揮啟用一人,搞活一面,帶動一片的能人效應。
其次是明確分工,分清責任。使人人肩上有擔子,頭上有指標,工作有方向。發揮集體領導的作用,克服以往權責不明確,分工不到位的弊端,形成全新的組織機制,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再就是實行精兵簡政,壓縮冗員,充實加強生產經營前沿陣地,從根本上解決人浮于事、頭重腳輕的現象。完善以“決策層、參謀層、執行層、監督層”為主體的金字塔領導模式,使上下協調,一層管一層,一層對一層負責的運行機制日趨成熟,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
二、抓管理改革,在促進運行機制轉變上求突破
管理是企業的靈魂,加強企業改革當然離不開科學管理這一永恒的主題。盡管多數企業一直都特別注重企業管理,也對管理常抓不懈,但由于改制前產權不明晰,方法不完善,各項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到實處,管理粗放的問題依然未從根本上解決。
隨著改革的深化,必須進一步把功夫下在管理上,尤其要在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和經營管理上大作文章。成本管理上,按照價值規律,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因企制宜,確定目標成本,逐級量化分解,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嚴格控制原材物料支出和非生產性開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質量管理上,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并時刻把質量工作放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層層把關,做到質量面前無特區。
同時,改變傳統的質量觀念,把握“質量是干出來的,不是檢查出來的”這一宗旨,防患于未然,確保產品質量的提高,使企業產品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落下風,并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經營管理上,徹底轉變營銷方式,更新營銷觀念,樹立大市場意識,突出“靈活經營、求效經營、競爭經營”的思路,重新調整營銷策略,加強營銷隊伍建設和營銷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現代營銷方式和管理,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營銷機制。減少經營管理的盲目性,增強主動性,逐步從被動適應到主動開拓,從不自覺到自覺,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進入市場,開拓市場,實現革命性的變化。
三、抓結構調整,在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求突破
結構問題是經濟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結構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經濟能否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當前市場中出現的銷路不暢,競爭力不強,效益不理想等許多問題是產品結構不能與市場環境相適應的集中反映,也是這些年結構趨同、重復建設、盲目鋪攤子的結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結合深入開展“結構調整年”活動,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客觀上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是關系全市的一個戰略問題,作為對一、二、三產業大的布局調整,事關煙臺市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方向。
對產業的調整,市委、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已從煙臺市經濟發展的優勢潛力和特色出發,確定了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我們應按照統一部署,通過抓現有骨干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膨脹工業支柱產業規模,提高檔次。
通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真正讓龍頭擺起來,推動經濟騰飛。二是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調整。工業應按照市場需求,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以技術進步促進現有產品結構調整,適銷對路的產品要積極擴大生產,迅速形成規模,銷路不暢的產品要限產壓庫,無銷路的產品堅決停產。
在調整與改革產品結構的過程中,要按照抓特色、抓熱點、抓空檔的思路,認真分析市場變化和不同的消費需求,開辟新的經營項目,培育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努力開發培育“名、優、新、特”產品,走好“生產一代、開發一代、研制一代”的路子,加大產品的開發力度,不斷推出適應性強,市場前景好的新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