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助推傳統產業攀高端
- 神州六號飛船成功發射,讓世界聽到了一個聲音---中國不單能制造打火機、自行車、皮鞋,更能制造高精尖的科技產品。自主創新讓中國的制造業揚眉吐氣,在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自主創新將扮演重要角色。
日前,記者從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辦了解到,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將設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該獎項從調動輕工業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輕工業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升輕工行業技術水平的目的出發,旨在貫徹《國家科學獎勵條例》,獎勵在我國輕工業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科研成果推廣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該獎項的設立,正是我國未來幾年經濟發展規劃的體現。剛剛閉幕的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著重強調振興科技、自主創新,特別指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努力提高產業技術水平,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可見,振興科技、自主創新將在制造業未來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據介紹,近年來在輕工行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也已有所增強,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家用電器、塑料制品、皮革、照明電器等行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高科技設備,進行消化吸收,從而逐漸形成自主創新能力。以家電行業為例,海爾、美的、格力、新飛、春蘭等電器公司都是通過引進技術、關鍵設備或成套裝備而后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取得重大發展。
在吸收外來先進技術經驗,形成初步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上,輕工行業中的一些龍頭企業都成立了自己的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其中不乏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據統計,輕工行業中有近40個國家級技術中心,而這些企業中科技人員的比例占10%-25%,每年科技投入占年銷售額的2%-4%,科技創新貢獻率約在40%-60%。
由于行業對自主創新研發的大力投入,目前已有大量自主創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生產中。據記者了解,輕工業自主開發的發酵法甘油生產等十余項獨創性技術,已經在生產中推廣。同時,膜分離技術、微波技術、無菌包裝技術、保鮮技術、微膠囊技術、擠壓技術等高新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食品生產。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節能環保技術、新能源技術也在輕工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污染環境較嚴重的皮革工業,各種減少鉻產生的鞣制方法應運而生,并且開發出許多減少鉻排放的助鞣劑。在輕工機電產品中,電鍍、噴漆對環境的污染最大,從而使用其他合金、噴塑、蘸塑、包塑、氧化、電泳、粉末噴涂、鋼塑件等取代原電鍍件的無需電鍍、油漆的技術和產品不斷出現;其他如采用水溶性涂料取代溶劑型涂料、洗滌劑無磷化、電池無汞化、塑料降解技術等,這些新技術也都在近年得到了長足發展。
正是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了輕工行業的競爭力,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加大了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今年1-4月,縫制機械行業市場銷售方面從產品結構看,普通傳統縫紉機銷售下降,而光機電一體化等科技含量較高的智能縫紉機和特種縫紉機的產量、銷量逐年增加。由于產品附加值增加,使得在總產量增加不大的情況下,產值仍有較快增長,總體來看,出口總量雖有所下降,而創匯額卻增長34%。
輕工行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眾所周知,我國被稱為"世界工廠",為他人做嫁衣。這只能使我們的企業賺取低額的利潤,更遏制了企業的創新能力。
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祥榮告訴記者,盡管我國出口保持較高的增速,給生產企業帶來穩定的收入,但是,目前以一般出口模式為主的貿易形式,品牌和技術都不是自己的,工藝簡單的加工,無疑遏制了企業的創造力和開拓能力。自主創新的缺乏,直接導致我國出口貿易爭端頻繁出現,屢受技術壁壘的困擾,并造成很大的損失。同時,我國制造業因為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正面臨愈加嚴重的資源壓力和環境壓力。
為了解決這些在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促進自主創新在行業發展中的作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設立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并分為技術發明獎和技術進步獎兩大獎項。評獎范圍限于輕工行業,主要包括制漿造紙、食品(發酵、酶制劑、釀酒、糖業、鹽業、飲料、罐頭、乳制品、焙烤等)、皮革、家用電器、塑料制品、日用化工(洗滌用品、化妝用品、電池、牙膏等)、制筆、照明電器、日用機械(自行車、縫制機械、鐘表等)、輕工機械、衡器、五金、陶瓷、玻璃、搪瓷、家具、眼鏡、羽絨制品、珠寶首飾、禮品等44類輕工產品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