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形成毛織產業群
- 靈山縣通過優化投資環境,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利用人力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毛(針)織業,初步形成了毛(針)織產業群。靈城、檀圩、石塘等鎮的針織業初具規模,其中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上的毛織廠就有60多家。
靈山是勞動力輸出大縣,全縣每年都有25萬多人在廣東等地務工,其中有相當部分從事針織、服裝業。與此同時,該縣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不斷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使大批青年農民掌握了一技之長,這為發展毛(針)織業做好了人才和技術的準備。為就地轉移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在招商引資中,該縣依托資源優勢,注意發揮自身資源和特色優勢,優化投資環境,吸引了部分港臺老板到靈山投資辦廠。
該縣各鎮因勢利導,建立了“一名黨員聯系一名外出人員”等制度,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搭好舞臺,并通過借助外出務工人員牽線搭橋,“服務招商”、“以商引商”,承接了絹花廠、紡織廠等一大批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等為主的產業轉移,促使毛(針)織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至今,全縣引進的毛(針)織廠遍布全縣各鎮,達200多家,可轉移勞動力5萬人以上。星寶毛織廠、成豐針織廠、朝陽毛織廠等成為當中的佼佼者。其中總投資達120萬美元的星寶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是由外商投資的獨資企業,集毛紡、印染及紡織服裝生產之織片、縫合、蒸汽燙、包裝等生產、工藝于一體,年可生產紡織服裝20萬打,產值達6500萬元,產品80%直接出口歐洲、美國、東南亞各國,安排就業人員1500人。檀圩鎮新引進的盛豐針織廠,現有300多臺機,工人500多人。據老板介紹,目前,他們準備再招收三四百名工人,以擴大生產規模。毛(針)織業的發展,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又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