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生產之路越走越窄 "中國制造"貼牌到何時?
- 中國規模最大、出口成交最好的對外貿易交易會——第98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30日落下帷幕,在又一次收獲豐碩成果的同時,面對越來越困難的外貿環境,關于自主品牌、貼牌生產的沉重話題,卻成為中國制造商們心頭一塊大石。
廣交會上十幾萬種商品幾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國出口商品。然而深入了解就會發現,盡管“MADEIN CHINA”在世界各個角落無處不在,卻大多搖身一變成了“耐克”、“米奇”、“維尼熊”、“東芝”等國際知名的品牌。廣交會不僅是“中國制造”最集中的展示窗口,也強烈地提示著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加工車間。
“很多企業都在努力擺脫給人做貼牌的處境,但顯然這種努力目前來看成效并不明顯,”北京凱藝玩具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廖文娟說,盡管該公司在中國玩具出口行業頗有名氣,也注冊了“Kayee”的國際商標,但在出口時只有5%是用自己的品牌。“國外的進口商只希望中國提供足夠低廉的商品,再貼上他們自己的牌子賺取豐厚的利潤。”
不僅玩具,即使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產品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出口商品,如春蘭、美的、格蘭仕、創佳等國內知名企業也在走“貼牌”為主的出口之路。
據廣交會江蘇交易團的調查,在廣交會的成交定單中,有50%的成交采用貼牌加工方式,21%以自主品牌出口,其他29%的成交屬無牌經營。江蘇省外經貿廳估計,江蘇還有上千家出口企業沒有在境內外注冊商標,從全省范圍來看,以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低于10%。
今年6、7月份,歐盟相繼宣布對中國勞保鞋和皮面皮鞋進行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6.7億美元,涉及中國1200多家企業和上百萬人的就業,很可能成為繼紡織品后中國另一個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專家指出,大量的貼牌生產是中國鞋招致反傾銷的一大原因。
許多外貿型企業開始對貼牌生產的模式忐忑不安。一方面貼牌容易因為加工出口量大而遭遇國外的貿易壁壘,另一方面主動權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極易受影響。如耐克由于越南工資水平低于中國,已在越南設立新廠,計劃明年的生產量將可超過中國,越南將取代中國成為耐克最大的境外生產基地。
在廣交會上,越來越多出口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以出口縫紉機聞名的浙江飛躍集團業務經理林敏說,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爭取主動,必須擴大自主品牌的影響力。這家年出口額超兩億美元的民營企業,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出口產品全部使用自有的“Feiye”、“Yamata”品牌。
在廣交會上,最引人矚目的是設在展館醒目位置的品牌展區,商務部也推出了“出口品牌戰略”,通過市場競爭扶持出口品牌企業;廣交會也通過各交易團推薦評出500多家品牌參展企業,提供最好的展位,以最好的布展吸引外商。盡管有不少品牌目前仍然不能放棄貼牌生產,但都在千方百計擴大自主品牌的出口。江蘇交易團的調查顯示,不少企業認為有機會在一、二十年后擠身世界知名品牌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