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只有認識自己,才能選擇未來的道路
- “11屆5中全會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性社會的目標,倡導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國紡織工業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世界,才能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這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11月19日在張家港出席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時講這番話的。
杜鈺洲在談到我國紡織工業現狀時指出,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不僅規模迅速擴大,競爭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們的產品已經開始進入高端,我們的品牌已經進入發展中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雖然在主要發達國家還不多,但我們的產品已經占有了相當的市場分額,中國的紡織工業正在發展壯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面臨的挑戰。雖然紡織工業在發達國家已經趨于萎縮,但他們掌握著品牌,掌握著市場渠道,他們的競爭力并沒有消弱,贏利能力沒有減少。當前,世界市場的增長并不象我們企業增長的那么快,世界紡織結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調整,中國也在進行調整,但任何調整都會伴隨著痛苦。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準備,只要我們不斷發展,就會有貿易摩擦。
針對一些企業滿足于貼牌出口定單的情況,杜鈺洲認為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杜鈺洲說,我們很多大企業是貼牌生產,不斷降低成本,大力出口,僅僅滿足于世界著名品牌的優秀供應商,但舍不得在信息化上花錢,也不肯投入產品開發,這是一種短視行為,是沒有發展前景的。我們的企業應該把目光放遠,讓中國的資本在世界上進行跨國配置,使用世界資源,從而發揮我們的綜合優勢。
面對世界發達國家逐漸對我紡織品出口采取技術壁壘的情況,杜鈺洲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說,所謂的技術壁壘,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類對衣著消費水平提高的追求。發達國家人的生命寶貴,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命同樣寶貴,我們同樣要注重技術標準和生態標準,這也是我們產業升級不可回避的方面。
談到未來的發展,杜鈺洲表示,上個世紀末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壓錠為代表,取得了很大成功。現在的調整,就是要提高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這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新時期的工作重點,其中創新是重中之重。
杜鈺洲語重心長地要求在座的代表們反省我們的創新能力究竟落后在什么地方,并提出提高創新能力的三大工作重點。一是原創技術的創新,包括從纖維材料、加工技術到產品全面創新。要以產品為載體,尋找我們自己的原創技術、培育自主品牌,這才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二是要在營銷管理上創新。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調整把加工轉移給我們,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也可以把加工轉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品牌和市場控制在我們自己的手里。三是要發揮團隊優勢,也就是共同活動方式。讓整個行業動起來,實現上下游的整合,產學研的整合。杜鈺洲在此呼吁,要“大家幫助大家”。
本次會議是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的換屆代表大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人事部主任宋冬菊、江蘇省政府、張家港市的有關領導以及二百余名來自行業協會的代表、特邀嘉賓和企業家們出席了會議。會議選舉出了新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人員和領導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