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品牌童裝上演“跑路新娘”
- 娃哈哈廣而告之的,與香港達利國際集團(0608.hk)的童裝合作“吹”了。
其實,在今年6月26日的娃哈哈童裝有限公司秋季訂貨會上,娃哈哈已露“逃婚”跡象。
當時,和眾多到會的娃哈哈高層相反,娃哈哈童裝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香港達利國際集團(0608.hk),現身會場的只有寥寥三人,且職務都不高。而娃哈哈集團黨委書記杜建英在宣布娃哈哈童裝發展思路時,也沒有提到達利的只言片語:娃哈哈童裝將專注于大眾化品牌道路,以輸出品牌的OEM方式,選擇童裝生產商和面料生產商,在設計方面,娃哈哈將全權委托上海華東大學服裝學院施海鹽教授等人設計,銷售則借助于娃哈哈品牌下的兩千家專賣店。
這場景,和5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七彩童年”娃哈哈健康童裝首次發布會現場反差鮮明——達利國際集團主席林富華洋溢致辭:“結合娃哈哈強大的市場銷售專家和其龐大的銷售網絡,配合達利國際在生產管理、質量、成本及產品設計優勢,相信與娃哈哈的合作必能有助達利打入內地市場,達利也深信內地市場將為集團帶來龐大商機……”
6月27日,達利在香港發布的《達利國際有限公司2002年度中期業績報告》,卻有這樣一段話:“剛成立的娃哈哈童裝合資公司,集團與中方伙伴出現公司文化及價值觀的差異,現正尋求雙方可接受之解決方案。”
7月底,記者從娃哈哈處得到的確切消息是,娃哈哈與達利雙方就合作能否繼續的協商已經結束,娃哈哈的董事會就此也已討論完畢———也許娃哈哈和達利還可在其他領域有所默契,但就現在的童裝,再合作的可能性為零。
8月2日,達利國際向記者證實了雙方分手的消息。
這樣,一次備受業內矚目的合資不到3個月就夭折了。
“盡管雙方剛接觸時感覺很有緣分,但是這樣的緣分卻很短暫。”有知情人士稱,自實質的合作一開始,達利與娃哈哈在經營理念與價值取向上就存在分歧。
設計的檔次、標準,甚至連找的設計師都難以統一意見。該知情人士說,合作開始后,娃哈哈就發現,主動找上門的合作伙伴達利,在童裝的市場定位上與自己相去太遠了。達利是很專業的絲質服飾生產商,但是對于童裝的設計、生產、銷售,達利卻顯生疏。
達利倡導的是一種“高檔、時尚、氣派”高價格路線,但從事食品業多年的娃哈哈,卻一直主張主攻中低檔,以量取勝,因此,合作雙方就原料采購、專賣店定位、款式設計等問題始終站不到一起。
8月底第一批專賣店的開張已迫在眉睫,但是,達利提供的數次設計“打板”均未得到通過,娃哈哈人士介紹說。
6月,娃哈哈方主動提出與達利解除合約,達利則覺得需再次協商。7月底,談判后的達利發現娃哈哈分手之心已絕,也不得不為之放棄。
所有這樣的解釋,達利也悉數認同,并稱,“林總也認為雙方對童裝的發展方向難以統一。”達利的資本將撤離合資公司,娃哈哈人士透露,但是由于娃哈哈上下全力應對8月底首批專賣店開張,撤資事宜將延后處理。
娃哈哈需要什么?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童裝市場,派克蘭帝、史努比等外資品牌童裝穩居高端并占有20%的市場份額,而“一休”等國內品牌據守中、高端市場的35%市場,余下45%的市場為無品牌童裝以及曇花一現的品牌占據。娃哈哈定位是:銷售檔次略高于目前位居國內品牌第一的“一休”,但價格卻和“一休”持平。
有別于國外童裝市場,在中國,單個童裝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沒有誰能夠超過10%,且每年每家的市場占有率都大起大落。原因在于“仿冒成風”,一款品牌童裝新款上市后兩周,必然會有大量的低價無牌卻同款同料的童裝充斥于市。因此,新童裝產品的黃金銷售期非常之短,并且很有可能恰恰因為款式時髦而滯銷。
娃哈哈其實也明白,童裝業空間大但是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巨頭產生,是因為“木太深”:任何風光無限的品牌,貿然進入中國市場都有可能被吞噬,這也是一童裝界資深人士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