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競爭白熱化 國內外服裝品牌競相入滬
-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分銷領域的大部分承諾都已經實現。內地零售業和海外同行的競爭趨于白熱化,昔日海外競爭者往往是“一只狼”,制造成本是制勝利器,而今后面對的則是“一群狼”,品牌將成為搏斗的武器
上海青年報訊 記者 王原 在這種行業背景下,記者獲悉,我國內地休閑服單品零售額最大的企業美特斯邦威,正著手將公司總部移至上海,并率先在滬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大學和服飾博物館。同時全球服裝巨頭西班牙ZARA,明年初也即將入滬。業內人士分析說,目前全球服裝品牌企業單個品牌年銷售額達到20億美元以上的有100家以上,這些企業大多數已經進入上海,有的正準備進入上海,未來內地品牌服裝企業可以在上海和世界各地的“狼群”進行正面較量,并尋求差距以迅速提升。
美特斯邦威集團總裁周成建認為:“從業務模式上看,我們公司和國外知名品牌相差無幾,但是國外品牌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我們還不具備,我們甚至還未能整合好中國自身的資源。特別是遭遇中國與歐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時,考慮到本國的資源被別人借用,卻只能獲取微薄的勞動力報酬,往往感到深深憂患。”
據了解,該公司總部遷滬后,未來的遠景目標已經制定。“近年,公司的年銷售額達到20.21億元左右,但是和年銷售額高達170億美元的美國GAP以及年銷售額高達50億美元的西班牙ZARA等國際服裝品牌相比,還有很多差距。我們力爭5年以后,即2010年,樂觀預計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同時計劃適當收購兼并幾個世界知名品牌,對公司品牌進行延伸發展。”
據悉,該公司在廣東、上海、江蘇等地擁有200多家廠家為該公司定牌生產。在下游,采取特許加盟經營模式,拓展連鎖專賣網絡。目前在全國設有1300多家專賣店,其中加盟商比例達到80%左右。
■權威觀點
上海零售業出現過度競爭勢頭
上海青年報訊 記者 王原 日前在“2005年長三角市場營銷論壇”上,百聯集團總裁王宗南評價認為,上海零售業已經出現過度競爭的勢頭,未來江、浙等長三角地區將成為該集團發展重點。
據了解,我國零售業此前已經全面對外開放,世界各地的零售巨頭大都已經步入內地,目前已經處于真正的白熱化格斗期。百聯集團總裁王宗南評價認為:“長三角是所有國際巨頭都已經進入的地方,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加快,零售業的競爭將最為激烈。我個人判斷,上海零售業已經出現過度競爭的勢頭。一般而言,3公里內可支撐一家大賣場的發展,但是目前在上海市場上,3公里內甚至出現了5至6家左右的大賣場。此外,便利店競爭也異常激烈。在海外發達國家,6000人可支撐一家便利店的發展,但是在上海平均4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
■大事記
2005年3月26日,亞洲最大的化妝品專業零售商莎莎國際首次進入上海,在淮海路開設該公司在亞洲地區最大的單店之一,引入了100多個知名品牌的化妝護膚品和品牌香水等。
2005年6月,全球規模最大的“狐貍城”品牌直銷中心在上海開工建設,項目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購物廣場面積超過6.8萬平方米,總投資額超過2600萬美元。
2005年7月28日,世界零售商巨頭沃爾瑪首次進入上海市場,公司高層表示,未來2年左右的時間,將力爭新增40多家超級大賣場,使中國地區網點規模占沃爾瑪全球網點規模的比例提升至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