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繡花機集群緣何唱高調
- 同種產業或相關產業的制造企業有機聚集起來,利用規模效應贏得競爭優勢,即集群化優勢。我國縫制設備制造業近幾年的飛速發展,很大程度歸功于這種優勢。浙江省諸暨市就是靠這種集群優勢發展起來的繡花機之城。據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到2005年,這個城市的繡花機生產企業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從30家發展到120多家,產量占全國總量的50%左右。
繡花機行業中發展如此迅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興趣。日前,記者就此話題采訪到了國內最大的縫制設備領域電腦控制系統研發、生產基地之一北京興大豪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駐諸暨辦事處的韓海平站長。韓海平在諸暨辦事處已經有四年多了,親身體會到了諸暨繡花機的飛速發展及集群優勢。
入行門檻低
電腦繡花機的制造門檻要比縫紉機制造低得多。其不同于縫紉機之處是電腦繡花機除了機體的生產,還需要電腦控制系統的組合,若有了優質的電腦控制系統和零部件,只要會組裝就可以了。隨著當今繡花機零售商、電腦控制系統制造商的不斷發展,一般在企業工作兩三年的技術人員大多數會自立門戶,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
上游產業推波助瀾
諸暨繡花機產業集群屬于內生型,其產業的萌芽、壯大、升級都扎根于本土,與本土的商業歷史有密切關系。眾所周知,與諸暨比鄰的紹興、蕭山等地自古以來是輕紡產品的生產基地,近幾年,隨著消費者審美意識的提高,對刺繡產品的需求增多。當地生產的面料需要刺繡圖案做進一步加工,這就有了對繡花機的大量需求,于是刺激了諸暨繡花機的產業蓬勃發展。除了匹布,還有成衣、產品商標等都對此有需求。這種刺繡對繡花機的要求不高,所以進入此行業的投資成本低,見效快,一些家庭企業趁機發展了起來。
紹興、蕭山等地的紡織企業的集群發展直接促進了諸暨的繡花機生產,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其他城市所不曾有的。隨著上游產業對繡花機的需求增多,一些小型企業為了接到更大的訂單,拼命擴大規模,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專利產品,外行人也進入此行業謀求發展,于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出現了如此強大的繁榮景象。
集群凸顯成本優勢
諸暨繡花機生產企業有90%集中在浣東街道,在這種高度的集群里,生產高度分工,分工效益使產品成本降到最低。在浣東街道,刺繡機行業已基本形成了機械制造、零配件加工、整機生產和銷售與售后服務一體化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每個小企業或者家庭工廠只從事其中一個環節或者幾個環節,做到專而精,并使成本降到最低。
由于產品需求企業的集群,由諸暨生產的繡花機最多需要一個小時送到需求現場,這種距離優勢無疑又減少了附加成本,保證了服務。
龍頭企業引領產業
在諸暨電腦刺繡機產業的發展中,諸暨電腦刺繡機協會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協會能夠與當地政府相互協調,不斷規范和推動刺繡機產業的發展,提高地區產業集中度并發揮集群優勢,高度重視電腦刺繡機整體形象和區域品牌的打造。浙江飛鷹縫制設備有限公司、浙江盛名機電制造有限公司正是集群產業的“龍頭”,在國內外有很好的聲譽。
與此同時,諸暨電腦刺繡機協會還及時與國家縫紉機協會取得密切聯系。就在上個月,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副理事長王承康等領導赴浙江諸暨對浙江盛名機電制造有限公司和浙江飛鷹縫制設備有限公司兩家骨干電腦刺繡機生產企業進行了走訪,提出了從土地、資金、稅收、技術人才引進、提高零件配套能力等方面提供有關政策性支持來推動諸暨電腦刺繡機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設想。
諸暨產業集群的繁榮不僅僅是這幾個緣由,韓海平認為,“它的形成是眾多因素綜合的結果。諸如產業結構的相互疊加不僅提高產業的競爭能力,從另一方面來講還能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局面;集群中占主體的民營企業以其靈活的體制在國有、集體企業的夾縫中求發展使民間資本組織化、規模化”。據專家預測,2006年,諸暨繡花機行業的熱鬧景象會持續升溫,除飛鷹、盛名等龍頭企業,一些已成規模的企業也開始步入特種繡花機的研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