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防彈纖維中國可生產 新型防彈衣性能超群
今天的防彈頭盔和防彈衣至少可以抵擋軍用大威力手槍以及沖鋒槍鋼芯彈的攻擊,稍好一點的可以抵御突擊步槍鋼芯彈的攻擊。研發新一代槍彈、槍械以對付未來的人體裝甲已不可避免。
金庸武俠小說中,黃蓉、韋小寶和小龍女等人都有過刀槍不入的背心或者手套,它們都是世所罕見的寶物。
但今天,他們這些寶貝衣服和手套已經一點也不稀罕——用于防彈的人體保護服一般都能抵擋刀具的劈砍、穿刺、切割。即便是單層的凱夫拉布,家用利刀既切割不開,也砍不破,普通的利剪也無法將其剪斷。利用這個特性,將凱夫拉布制成手套,戴上它可以抓碎玻璃,也可以抓對手的刀刃,而自己的手絲毫不會受傷。
防彈背心、防彈衣、防彈頭盔和防地雷靴等防護裝備,如今被專業人士統稱為人體裝甲。多年前,在美國就出現了犯罪分子穿戴重型人體裝甲與警察對抗的惡性案件。當時警察的手槍和沖鋒槍都不能擊穿犯罪分子的重型人體裝甲,警察不得不從附近借來大威力步槍,才最終制服了犯罪分子。這是警察槍械近百年來首次失效,其影響極為深遠,給國際警界以巨大沖擊。
從盔甲到尼龍防彈衣
其實,人體裝甲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中國數千年前就開始使用各種盔甲防護人體,其中用許多層堅固的絲綢縫制的軟質盔甲,與現代軟質防彈衣的原理幾乎完全一致。不過蠶絲的抗拉強度遠低于今天的超級纖維,絲綢縫制的軟質盔甲只能防御能量比槍彈小得多的箭簇。近代以來,隨著大威力槍彈的普遍使用,老式盔甲基本退出戰場。
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就大量使用過鋼板盾牌,但效果不明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軍隊開始普遍裝備鋼盔,這可以減少5%的傷亡。
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軍隊都配備有鋼盔,當時中國軍隊從德國原裝進口的數十萬“德國佬”鋼盔迄今仍是世界上最精良的鋼盔。日軍還把搶來的土布(比“洋布”強度高)裹在身上許多層,抵擋刺刀、大刀和長矛的殺傷,有一定效果;部分日軍還配有鋼制防彈背心。
二戰中,蘇軍也少量配備過鋼制防彈背心,美軍則曾給轟炸機乘員裝備過尼龍防彈衣。當時最堅固的纖維就是尼龍,美軍把許多層尼龍布疊起來就制成尼龍防彈衣,它可以減少高炮彈片對轟炸機乘員的殺傷。
朝鮮戰爭中,美軍除了裝備這種尼龍防彈衣之外,還裝備了一種用硬鋁板加強的防彈衣。這兩種防彈衣削弱了炮彈、手榴彈破片的殺傷效果,是美軍傷亡較少的原因之一;同時用硬鋁板加強的防彈衣可以抵擋刺刀的殺傷,但當時刺刀戰已不普遍,所以這沒有引起太大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