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服裝出口顯活力
- 據汕頭海關統計,2005年前11個月,汕頭市共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5.7億美元,同比增長45.3%,紡織品和服裝成為汕頭市出口產品中最具活力的品種之一。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價格上漲、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對歐盟出口激增是推動汕頭市服裝出口大幅上漲的三大因素。
一是服裝出口平均價格上漲,受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服裝出口成本增加,汕頭市服裝的出口價格也普遍提高,價格指數顯示,2005年以來汕頭市服裝出口平均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了8.5%。
二是對歐美出口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汕頭市對美國和歐盟原配額限制地區的服裝出口成倍增長,對這兩個地區的出口額合計1.4億美元,增幅高達13.9倍,遠遠高出同期45.3%的總體增幅,對同期總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75%。
三是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國內各類企業的出口能力得到了較大釋放,尤其是原來配額不足的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增幅明顯擴大。2005年前11個月,汕頭市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7億美元,增長34.1%,占同期服裝出口總值的47.2%;私營企業出口2.2億美元,增長75.1%,占38.8%。
據分析,2005年下半年以來,歐美連續對中國設限,給許多企業造成了損失。隨著中美、中歐紡織品協議的簽訂,雖然為我服裝企業創造了相對穩定的貿易環境和良好發展前景,但仍有以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出口企業增多,企業兩級分化嚴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汕頭市有出口實績的服裝企業39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家。其中出口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僅4家企業,而出口值不足50萬美元的有89家企業。企業出口規模小,制約了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極易受到沖擊。二是價格低廉,缺乏自主品牌。盡管我國服裝出口量多年來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主品牌服裝尚不足10%。2005年以來,汕頭市出口的服裝出口價格大部分低于5美元/件(套),出口企業利潤微薄,在技術和市場上均受制于人。因此,汕頭服裝企業應加強相互間的協調和自律,以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名牌戰略為導向,加大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力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綠色環保等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