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紡織品出口有望達一千三百億元
- 對中國的紡織業來說,2005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行業經受了貿易摩擦、政策調整、匯率機制調整等一系列考驗。紡織行業把握住了機遇,實現了質的飛躍,全年出口額預計突破117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以上。是何種因素支撐了行業外貿的快速增長?本文從2005年度的出口預測數據做一些量化的分析。
1.產業布局調整促進外貿格局的優化
紡織外貿企業的格局基本與我國整體產業的布局相適應,也形成了以大型出口企業為行業領頭羊、以出口大縣(市)為主力軍的基本格局。
據統計,出口額列前200位企業的出口額占比達到25%以上;出口額列前50位的縣(市)出口額占比達到75%;外貿企業結構的優化,產業區域的競爭優勢,對外貿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江、浙、滬、魯、粵對外貿出口的貢獻率達到78%左右,對外貿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約達81%
江、浙、滬、魯、粵繼續發揮強勁的增長勢頭,2005年預計實現紡織出口906億美元,占全國出口比重達到78%左右;其凈增加的出口額達到157.52億美元,約占2005年出口增加額的81%,即對外貿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約達81%。
從各地區看,浙江地區對全國紡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近25%,山東、上海則增長后勁不足。
3.民營企業年均出口增幅達到121%外貿體制改革,外貿經營權的放開,使民營企業成為外貿出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十五"期間,民營企業年均出口增幅達到121%。近幾年,我國紡織外貿的快速增長中,民營企業的貢獻率達到一半以上,僅從這一點來說,我國外貿經營體制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4.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得到優化"十五"期間,我國紡織品出口以年均27.18%的增幅快速增長,出口比重從2001年占紡織服裝的31.42%提高到2005年的37.48%,在出口額大幅增長的同時,紡織品的出口比重提高了6.06個百分點,凈增加額達到270.59億美元,占"十五"期間紡織服裝出口增加額的42.36%,也就是說37.48%的出口比重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以上,這進一步表明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已逐步得到調整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