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服裝價格幾乎沒有下降
- Knight Ridder/Tribune 商業新聞報道,去年中國服裝大量涌入美國,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價格并沒有像預期一樣大幅下降。一些分析人士稱,美國限制進口數量的措施阻止了價格下降。但數字顯示,進口至少增長50%,而且部分服裝種類的進口增幅超過600%。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前首席經濟學家皮特默里西說:“ 服裝大量進口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美國工人的就業率,而不是降低美國人的價格。” 他做了一個10年期的月對月服裝價格比較研究,發現自2005年1月1日美國配額取消之后,不存在可供評估的效果。通過去年11個月的比較,他發現,美國服裝價格較2004年同期下降1.2%。
分析人士曾經預言,去年的價格將下降2-5%。專家說,美國在取消配額之后的很短時間里就采取制裁措施,阻止了價格下降。另一種可能是零售商將部分利潤入袋為安,沒有轉讓給消費者。JCPenney 的一位發言人曾經暗示這一現象。紐約Carret&公司 Brean Murray 的分析師埃里克貝德說:“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們會進口更多的中國出口商品,同時也會大幅減少支付給中國的貨款。但事實并非如此。”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稱,中國紡織品對美國出口在前10個月里較上年同期增長50%。
美國制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發言人Lloyd Wood 說,去年中國對美出口的男士及男童棉制長褲增長609%,女士及女童棉制長褲出口增長845%。他說:“ 中國是公認的龐然大物”。進入2005年僅幾周時間,由于美國紡織生產商和其他企業施加壓力,美國政府就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實施限制措施。去年底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將部分限制措施固定。協議效期到2008年底,協議覆蓋30多種具體產品。中國商品進口數量受到限制,三年之中的進口數量只能遞增。
中國以前對美出口的配額紡織品有46%被列入協議管理范疇。Woods 說:“ 協議確實意味著萬事大吉嗎?非也。但它為傷口提供了一條止血帶,我們現在的形勢是,探詢前面的道路,找出我們在2008年如何生存的方式。” 一年前,紐約城市分析師彼得預言,時裝連鎖店,如 BeBe 商業公司,可能把商場利潤中的不到25%拿出來補貼價格,JCPenney 和其他商家可能補貼50%,折扣店如沃爾瑪可能補貼75%。但誰也沒有這樣做,彼得將此歸罪于美國對服裝實施的限制措施。新他補充說:近簽署的紡織品協議僅僅是一個遲到的必然。 “ 你可以爭辯協議買回兩三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但最終配額還是要結束,除非美國想打破所有的國際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