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創新推動我國服裝產業步伐
- 本報訊 “應用碳納米管制造紡織面料,如果想獲得更好的可重復性和穩定性,就不僅要注意摻雜和紡織的工藝,還要注意原材料,即碳納米管顆粒的純度和長度。純度高、長度一致,有助于提高材料性能,不過其成本較高。”日前,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協調指導委員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白春禮在北京服裝學院作了題為《科技發展態勢與自主創新》的學術報告。在回答現場提問時,他強調了將納米科技應用于服裝面料要注意的問題。
白春禮指出,當前納米技術在面料方面的應用已成為國際國內最受關注的科研新領域之一。利用納米技術處理過的服裝面料可以讓面料具備一些特殊功能,如自清潔、舒適性等。他特別提到,北京服裝學院的教師也在用納米技術改善面料舒適性方面做了研究。
報告前,白春禮參觀了北京服裝學院納米技術開發實驗室,并聽取了該學院納米技術專題研究組兩位教授的科研工作匯報。該實驗室以雜化纖維、導電纖維、超細纖維為研究主題,正試圖研制出更柔軟舒適、綠色環保、保暖性好、耐熱性好的優質服裝面料。
白春禮在報告中指出,自主創新是我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而提高我國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又在于培養勇于創新和敢于創新的科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務必要根據我國發展現狀和國際發展態勢,著眼于國家長遠發展,提高我國的科技持續創新能力,以期加速科技產業化的步伐。
白春禮指出,總體來說,我國高技術增加值占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還很低。我國這樣一個服裝出口大國,75%的新型紡織機械和大多數高等面料仍需從國外進口。不過,我國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與國際差距不大,局部領先,有較好的基礎。在建材、紡織領域的應用方面已初步具備產業化的基礎。
“納米技術是當前與信息技術、生命技術、能源技術并列的四大世界尖端科技之一。同時,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認知科學之間的學科交叉與融合日益成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重要特征。”白春禮說,當前,我國紡織業、服裝業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這更需要我們發揮自主創新精神,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創立自己的品牌,爭取更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