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縫制機械市場總體情況
- (一)國企發展舉步維艱
隨著國有資產逐步從競爭性領域的淡出,國企發展越來越顯現出疲態。這次走訪的帶有國企性質的企業主要是天工和河北省服裝高新技術開發公司。
天工是有48年歷史的老國企了,一度憑借合資優勢和先進的設備在行業里名列前茅。但是近些年,由于體制的束縛和沉重的人員包袱,發展緩慢。2005年,天工產值1.2億,而其中2/3是由天馬等合資公司完成的。產品生產維持包縫、繃縫兩個系列,沒有擴張。此次天工談到了未來改革的方向:從今年啟動整改計劃,準備出賣本部土地,到開發區新建企業。賣地和改制同時進行,對工人實行買斷,2007年年底國有資產和國有身份全部退出,誕生一個全新的企業。企業的定位鎖定在完善現存的兩大系列,發展特種機。
河北省服裝工業高新技術開發公司是一家由河北省紡織廳下屬的經營公司脫胎而來,目前企業正在改制。公司原主營產品上工等品牌的產品。2005年銷售額逾1000萬,但利潤薄。主要是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比較慢。
(二)民營企業發展迅速
純民營企業或由集體脫胎而來改制比較徹底的企業發展都比較快。
天津市駿騰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04年2月成立,真正開始運作是在5月份。這個新興的企業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公司的起點高,對于市場的分析有理有據,經營理念比較超前,運營非常的科學、規范,現場管理秩序井然,建立了有效的績效考核系統,儼然一個經營旺盛的老廠。2005年,駿騰銷售收入8000多萬,其中縫紉機零部件占到4000-4500萬,其余一部分是汽車配件。
天津市臣濤精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在過去16年的發展歷程中,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質優價優的產品,特別是在送布牙的生產上獨樹一幟,產量2.5-2.6萬件,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臣濤的產品主要是為天馬、飛馬和部分日本產品做配套。公司不斷地改善工藝,更新設備,積累經驗,在產品的檢測方面嚴把關,實現了全檢。2005年,臣濤縫制機械零部件的產值逾2500萬,并且到年底訂貨的廠家仍然絡繹不絕,供不應求。另外,臣濤也涉足汽車零部件制造。
青縣友田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在北方零部件生產商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一是友田的零件部分屬于高端產品,技術含量較高;二是友田的管理比較規范,現場管理做得比周圍其他廠子好;三是質量精益求精。這樣,在整零配套體系中,別人的產品因為競爭激烈而降價,他的產品為保證質量提高了原料價格反而提出了加價。2005年友田的產值逾1000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友田置地40畝新建了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零件之外,準備上一部分整機。這個大舉措將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值得我們期待。
其他企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企業的規模都有所擴大。一個是企業硬件設施的更新,昌黎的利國、宏昌,武清的臣濤、青縣的友田、永興、保定的天隆都已經搬入了新廠或即將搬遷。另一個是企業的生產規模隨之擴大,產量普遍增長30%到40%。但是利潤沒有同比增長這么多,主要是單個產品利潤空間縮小。
民營企業發展的原因在于企業機制靈活,對市場反應靈敏,易于吸收新觀念。而且,因為特種機是縫制機械的發展方向,這個地區的特色零件的需求就會增大,拉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