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縫紉機產量已占全球七成——名牌戰略為其繼續發展助力
盡管目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核心競爭力與德國、日本等國際縫制機械行業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國已成為世界縫制機械生產中心和制造大國,國際地位和影響與日俱增,發展前景良好。
據初步統計:全國縫制機械行業共有縫紉機整機企業約670家,服裝機械制造企業約180家,零部件制造企業約1000家,行業年總產值約320億元。2004年縫制機械生產量為1573萬臺,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1.8%。
但是由于行業多年仿制跟隨式發展,我國縫制機械的科技研發能力、品牌競爭力等多方面還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對于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國內鮮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自主創新的力度較弱,產品結構不夠合理,產品品牌綜合價值與國際品牌還有一定差距。在中高端產品領域,國內品牌仍難以體現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需要國家、行業協會繼續予以大力支持和培育推動。
成效顯著的名牌工程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一直非常重視行業品牌的培育與推進工作,多次向國家名推委匯報行業發展情況和開展縫紉機中國名牌培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工業縫紉機列入2003年中國名牌評價目錄,并評選了行業大型骨干企業上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飛躍縫紉機集團有限公司、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寶石縫紉機實業公司等5家企業的產品為"中國名牌"。
自2003年工業縫紉機5家企業被評選為中國名牌以來,在行業中產生了重要影響和促進作用。一是行業品牌意識快速增強。自中國名牌評選以來,各企業充分認識到品牌對于企業的形象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紛紛走上創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涌現出了海菱、寶馬、大富機、大洋、求精等一大批國內知名品牌,帶動了企業創建名牌的積極性。
二是行業品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促進了行業產量產值快速增長、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國內國際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
三是行業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協會分別于2003年在行業中組織對高速平縫機、2004年對高速包縫機進行了質量專項檢測。從檢測結果來看,"中國名牌"及國內知名品牌的質量水平較高,檢測結果名列前茅;部分國內知名企業的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不相上下,行業整體產品質量在不斷向國際先進水平靠近;中國名牌及國內知名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在逐年提升。
四是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快速增強,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飛躍公司的多功能家用機,大連服機、浙江求精、常州工縫等企業的特種機,天鳥、盛名、飛鷹等公司的電腦繡花機、惠工三廠、標準菀坪、金三盛等公司的高臺厚料機等,均采用做專做精某一類專業產品的發展戰略,擴大產品系列,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品牌知名度已逐步提升;
五是產業集中度提高和主要區域增速迅猛。我國縫制機械產業90%以上集中在浙江、上海、廣東、陜西、江蘇和天津地區,其中浙江為行業第一大產區,上海為第二大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