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升級 中國服裝產業要向內尋求突圍
- 中國的服裝產業自古繁榮,但近幾十年來卻一直被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包圍著不得“翻身”。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還因為價格低廉屢遭圍追堵截。中國服裝產業如何突圍?中國服裝文化何時振興?
日前,由中國服裝協會與法國高級時裝公會聯合主辦、哈爾濱紅博世紀廣場協辦的“紅博·2006中國服裝論壇”在北京舉行,眾多業內專家和企業家一起就“創新與管理”的話題商討了中國服裝企業戰略突圍之路。
服裝產業發生第三次升級
&
nbsp;據中國服裝協會常務會長、中國服裝論壇主席蔣衡杰介紹,2005年對中國服裝產業來說是極為特殊的一年,也是變與應變的一年。
隨著配額的取消,中美、中歐相繼發生了影響全球紡織品行業的貿易摩擦;隨著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協議的簽訂,中國出口紡織品關稅發生了增收與停止等系列變化。在如此嚴峻的環境背景下,中國服裝產業發生了第三次升級,這也使服裝產業在磨煉中變得更加成熟。
具體說來,我國去年累計生產服裝460億件套,規模以上企業生產14.8億件套,同比上升了16.8%。其中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名列前三名,這三省的總產量占總產量的61.68%,集中度相當高。另外,河南、江西等地成長非常迅猛。
預計去年全國服裝銷售額6000億元左右,10月份以后服裝銷售升溫勢頭有增無減,消費者信心指數非常穩定,因此預計2006年服裝業的產品消費需求趨勢較為樂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農村服裝消費指數開始高于城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跡象,說明農村服裝消費的方式正在發生深刻地變化。
另一方面,去年服裝出口數量增幅比較大,產品單價比上年提高,其中初制服裝約4.2美元,平均上漲了2.38%,針織服裝平均單價1.82美元,同比上升了12.35%。經分析,針織服裝平均單價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中美、中歐貿易摩擦限制了產品的出口,這同時說明出口服裝產品的結構和檔次有了上升。
正如前文所說,嚴峻的環境反而促使了中國服裝產業的升級,催生出一批有實力的企業。2005年服裝骨干企業總體經濟狀況穩步,資產總計比2004年增長了16.97%,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總額快速增長,增幅達到了33.09%,產銷率是97.23%,出口銷售值同比上升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