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信息化現狀分析
- 作為中國的朝陽服裝行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產業',其發展前景確實極為誘人。據國家權威機構最新統計數據,我國服裝企業近3萬家,僅年銷售額3000萬以上的占30%,有9000余家,比2004年底增加了320家,而1000萬以上營業額的也近2/3。具規模以上服裝企業服裝產量達63.74億件,其中梭織服裝為30.10億件,針織服裝為33.46億件。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到2005年底止,我國服裝廠星羅棋布,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423013人,服裝布產量328.28億米,同比增長19.22%,工業總產值 ( 現行價)1254.90億元,同比增長 20.24%;銷售收入1204.64 億元,同比增長 19.34%;產銷率97.85%;出口交貨值416.18億元,同比增長 13.90%,內銷占銷售產值比重66.11%。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的調查,我國服裝行業分布明顯呈產業集聚地狀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中的39地區,而最為集中地為浙江(占55.05%),江蘇、福建,廣東、山東、上海沿海六省市,總產量占全行業份額突破90%,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76%,實現利潤占全國的90%,市場和效益區域分布集中化趨勢明顯。產業集聚模式各有不同,例如:大城市打造服裝文化時尚之都,產品專業的服裝特色地區,以大型出口企業為中心的服裝出口基地等模式。還有一些以出口為主的集聚地,是在原來"三來一補"方式的基礎上,以服裝為軸心的產業鏈。
服裝企業信息化狀況
紡織服裝業的信息化與其他行業相比,一直比較滯后,起步較晚。據統計,服裝企業對財務軟件和設計軟件的應用相對來說比較普遍,而ERP系統的應用比較少,且自行開發和購買的比例相當。許多中型甚至大型服裝企業的運作都沒有使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甚至也沒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計劃)或MRPⅡ(制造資源計劃)系統,沒有預測、沒有計劃、沒有采購管理或安排計劃的系統。
在進入數字化服裝時代,先進的設備與落后的管理已經十分突出,推動服裝業的發展必須以實施ERP為突破口。在人們眼里,服裝業屬于傳統產業,作坊式服裝快速提升到現代大生產,服裝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真正有革命性變革的機會是很少的,當先進設備在服裝獲得生產應用的時候,服裝業也沒有改變真止意義上的服裝原理。服裝業一直成為遠離ERP的行業,服裝業老板一直在冷眼旁觀。然而,近年服裝業技術自動化、服裝技術電子化,服裝廠老板開始乞求信息化來將先進設備轉化為真正的效益,ERP在服裝業開始悄然升溫,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殘酷的競爭以及現代設備大生產的力不從心。服裝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而利潤卻越來越薄。服裝業正經歷著激烈競爭的時代。活源不足、價格持續走低、品種大幅增加、周期越來越短、貸款回收困難,所有這些都使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