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加快塊狀經濟提升步伐 尋求增長新空間
- “廠房里幾乎每天都有新增的設備。”諸暨市經貿局綜合科科長楊杰敏說。楊杰敏指的是以往在諸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產業———電腦繡花機。今年一季度,該產業實現產值10.1億元,同比增長51%。
“不只是一個繡花機產業。”諸暨市發改局國民經濟運行科科長何建平說,為判斷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他們去諸暨各地考察,在那些遍地的工廠里強烈地感受到企業燃燒的激情。
這種激情表現在一季度的數字上:諸暨預計GDP同比增長14.2%,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77.5億元,同比增長26.5%;財政總收入9.54億元,同比增長30.2%;工業用電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入等這些表現經濟形勢的主要指標,增幅均在15%以上。
“各項指標全線飄紅。”面對幾條平行的數據分析線,何建平認為,相對于前幾年一些指標的大起大落,諸暨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最大的特色是,投資、效益等均處在理性增長的空間。這讓諸暨正在逼近一個既定的發展目標:“經濟換檔”逐步到位。
諸暨擁有13大塊狀經濟,遍地的家庭工廠組成了諸暨的塊狀經濟。為此,今年諸暨著重建設三大產業發展平臺,加快產業集聚步伐。這主要表現在,城西工業新城中近80家企業基本建成或投產;在杭金衢、諸永高速公路等沿線,諸暨著力建設互通口經濟區,目前在次塢、牌頭、璜山等鎮形成了近3000畝的工業基地;針對店口、大唐、楓橋和山下湖等一鎮一品的塊狀產業,諸暨扎實推進的鎮鄉街道產業集聚區戰略,在一季度實現了企業的扎堆。
扎根于廣闊發展平臺的諸暨企業,已充分意識到不能從原始資源要素中尋求發展潛力,產業結構優化成為其水到渠成的自然演繹。以外資為先導調整結構,是諸暨企業尋求調整的路徑之一。今年一季度,該市合同利用外資1.4億美元,同比增長427.8%,一、三產業項目及高科技項目成為新的關注點。永恒的技術創新主題,在一季度被諸暨企業注入了新的內涵。大唐襪業研究所花一萬元左右對每臺本來要淘汰的普通襪機進行改良,達到了進口新襪機的技術性能。楓葉集團把產品打入了北京奧運會。今年諸暨上報國家星火計劃項目12項,國家火炬計劃30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20項。
致力于自主創新的企業,生產規模持續擴大,也成為諸暨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至3月末,諸暨規模以上企業達742家,同比增長99家;規模企業平均每家創下的產值達2155萬元,同比增長300萬元。規模企業明顯的支撐作用,可用數字找到生動的注解:一季度,僅“海亮”、“大東南”、“盾安”三家企業就實現銷售44.5億元,同比增32%。(首席記者 裘浙鋒 通訊員 孫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