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培育一片土壤
- 近些年來,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步伐迅速而堅定,從政府到企業都以各種方式來保護知識產權、為創新提供良好的保護環境。而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加速創新也成為行業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話題。
環境——
創新植根于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20多年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蓬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中國具備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但在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長河中中國并不強勢。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當初起步時采用了跟進、模仿戰略,最后的結果是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步步落人后塵。還要備受人家知識產權的“圍剿”。國外縫制機械協會曾多次向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協會提出我國部分縫紉機械生產企業仿制國外產品的技術清單,要求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國外縫紉企業的權益。使中國縫制機械產品造成了十分被動的局面,嚴重影響了我國縫紉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可以預見,中國縫制機械在今后將遭受更嚴厲的知識產權“圍剿”。這除了需要行業協會來指導國內企業有關這方面的工作,組織、協調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專利合作等事項、努力培育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外,更關鍵的是企業應加強知識產權意識,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有識之士指出,一方面必須要創造一種利于創新的發展環境,由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來進行發展。另一方面,創新必須要有很好的知識產權的保護環境,政府及行業協會要加大力度來保證、促進、鼓勵企業的創新,推動知識產權的保護,使企業在這方面投入創新有所值。
此外,必須意識到服裝企業對設備的技術需求越來越高,必須要創造出很好的管理體制和機制適應這樣的發展,因此,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必須加快整個行業創新的步伐以促進行業持續、穩健發展。這也是一個創新的課題。
專家認為創新是一種集成創新。人才、研發、投入、質量、管理、技術、服務、營銷方式等等都是創新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