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服裝企業不愿做品牌
- 中小服裝企業現在寧為‘雞頭’不做‘鳳尾’。”昨日,漢派服裝商會秘書長李群寶如此評價。據了解,隨著漢派服裝產業的淡季到來,以及目前服裝產業面臨“內憂外困”的局面,越來越多的中小服裝企業寧愿大力發展加工業務和做好二級市場,不再輕易沖擊品牌。
“許多中小規模企業負責人現在都說,還是先做好加工業務和二三級市場更實在,”李群寶透露,“而以前新興服裝企業建立時都是想做品牌的。”
據了解,不僅批發為主的中小企業集中精力做加工,一些已經打出品牌的企業也在展開加工業務和轉向二級市場,如在武漢童裝品牌中擁有一席之地的武漢榮翔童裝服飾公司,其總經理彭萬樹曾向記者表示,品牌太難經營,他們已經開始做二級市場。
作為武漢老牌優勢產業,近幾年漢派服裝取得比較大的發展,2005年全行業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10%,但很少出現太和、紅人、愛帝這樣的名牌企業。
例如,在亞洲規模最大的服裝展示舞臺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漢派“門面”多年由太和、紅人等老牌服裝企業支撐,獲得中國名牌、湖北名牌或者入圍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百強的服裝企業中,都難以見到漢派新興品牌的身影。
此前,因為武漢服裝產業鏈不健全,競爭比較激烈,很多新興的服裝企業最初都是邊做批發邊做品牌。但是,運營品牌與單純做服裝有很大區別,需要在銷售渠道建設、設計、宣傳等多方面進行投入,目前服裝市場面臨飽和,紡織服裝行業利潤逐年下滑,新興服裝企業往往難以承受巨額的資金投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加工和二級市場上。
李群寶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好有壞,一方面,武漢難以出現新興的名牌企業和產品,另一方面,服裝企業分工明確,各自開發不同的市場,也有利于企業在目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開辟一條生存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