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媒體說不能再把中國紡織視為替罪羊
- 南非商業日報發表文章,中國一路高歌挺進南非,但中國對南非的出口以服裝和紡織品為主,且回報率日漸減少,現在,責備游戲開始變得無聊,因為它建立在錯誤的預測基礎之上。
南非服裝和紡織工人聯盟(Sactwul)曾經說,中國進口激增導致62000服裝和紡織工人失業。失業數字沒有問題,但指責中國是造成失業的唯一原因則是完全錯誤的。
在1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里,南非服裝、鞋履和紡織工業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南非意義深遠的貿易一體化僅僅始于1990年代中期,中國進口激增則從2003年開始。
在南非,這些行業的保護力度最大。因此,我們在時間上發生了明顯的錯位,貿易保護與保留工作之間僅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關系。
更穩妥的觀點認為,首先,生產能力、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投資不足,不能保證南非生產企業與世界市場上不斷加劇的競爭抗衡。投資水平低說明預期回報率低,它反映了基本情況。
第二,近年來南非蘭德維持強勢對于所有對價格敏感的出口商來說是一個挑戰,包括服裝和紡織生產企業。
第三,南非生產力較低,而且一貫趕不上許多亞洲國家,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制造領域。它意味著單位勞動成本較高不利于任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第四,導致南非成為一個高成本國家的其他因素包括,南非相對遠離主要市場,這導致運輸成本加大;南非國內和區域市場較小,制約了規模經濟發展;國內運輸和通訊成本相對較高。所有這些對服裝和紡織產業發展構成影響。
第五,有大量的跡象預示,南非服裝和紡織工業永遠也不會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如果a)從一開始國內保護力度沒有這么大,b) 如果全球貿易沒有被多邊配額制度所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