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部分非受限服裝對美出口大增
- 近日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了解到,據海關統計,1至4月份我國對美國出口的個別服裝類別,如毛制的針、梭織服裝已經逐步扭轉了下降的局面,且增長的反彈力量相當可觀。毛制針織服裝中某些類別的增長甚至高達91%。“盡管其量值在服裝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出口快速反彈的原因值得關注。”紡織商會有關人士表示。
紡織商會有關負責人分析,對美出口的毛制針織、梭織服裝中一些類別出口數量出現反彈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在受限類別出口方面受阻,因而轉做或者多做非受限類別商品。
紡織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至4月,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為144.3億美元,增長20.2%,服裝出口240億美元,增長24.5%。其中4月當月,服裝的出口增長近30%,與紡織品相比高出9個百分點。服裝的出口增長步伐開始明顯加快,不再與紡織品保持一致。服裝中針、梭織服裝和衣著附件三大類商品出口分別增長40%、18%和17%。其中棉制服裝出口保持35%的增長。毛制、化纖制服裝增長15%和26%。絲制服裝的出口仍然下降8.4%。4月份,我對美國出口服裝總體為負增長,降幅為5.4%。其中針織服裝下降最多,降幅為18%,梭織服裝下降2.3%。
今年以來,我國對美國和歐盟出口的服裝單價逐步攀升,配額類別的出口量卻出奇的少。根據美方公布的已使用數量,截至6月7日,我國出口美國的22類受限紡織品中,除了847類別的植物纖維制褲子已使用量占比達到32.1%,其他類別都未超過3成,一半以上的類別出口已使用量占比甚至徘徊在2.7%到20%。面對困境,企業正在想法通過各種方式繞過限制繼續出口,包括在海外設加工廠直接出口、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提升利潤空間、開發非受限類別產品、開發非受限地區市場等等,其中增加非受限類別商品出口是一個相對可行又較為快速的方法。
紡織商會這位負責人表示,一些企業本身就有非受限類別商品的生產線,他們增加這些商品的產量,擴大出口是很正常的。但是有個別企業,他們的產品同屬兩個類別,既屬于受限類別,但也可以按照非受限類別報關,這種違規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因為美國海關的檢查非常嚴格,一旦被查出,損失將會十分慘重。踏實地加強技術研發,生產出真正不受限制的高附加值產品,才是在貿易限制下仍能穩定出口的有效“法寶”。(何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