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錢”程似錦?
- 與其它行業不同的是,奢侈品行業已成為近年來全球經濟走強的象征。由于大多數地區的買賣都很活躍,那些生產高檔手袋、手表、珠寶及其它奢侈品的企業巨頭們,去年普遍取得了兩位數的銷售和利潤增長。
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也是奢侈品行業出色業績的推動力之一。
在西方很多行業都在為來自中國低成本生產商的競爭而焦躁不安之時,奢侈品行業卻正忙于向中國新貴階層出口法國、意大利與瑞士生產的產品。
美國的消費者信心表現強勁,也使得美國出人意料地成為奢侈品行業的重要增長來源,其中美國南部和西南部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它們持續吸引美國富人離開紐約及其它冬天寒冷的大城市。
有些公司在西歐國家取得了不俗業績。例如,意大利私營服裝企業杰尼亞(Ermenegildo Zegna)報告稱,2005年它在德國的零售額增長了31%。
由于全球經濟全面走強,更關鍵的是,沒有爆發類似非典(Sars)這樣可能破壞旅游業并改變富有階層消費模式的災難,那些依然控制奢侈品行業大半江山的家族和老板經理們的影響力得到了壯大。
今年3月份,在《福布斯》(Forbes)雜志公布的年度富豪排行榜上,法國路易威登軒尼詩(LVMH)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控股股東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名列第7,預計他擁有的財富價值215億美元。他2005年的排名為第17位,而1997年僅排名第94。
雖然身為法國野心勃勃的內政部長尼古拉斯?薩爾科奇(Nicolas Sarkozy)的支持者,但阿爾諾并不打算利用財富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這是他與商界人士迭戈?德拉瓦萊(Diego Della Valle)的不同之處,后者領導并掌控著意大利制鞋商Tod’s。在意大利4月份大選之前,德拉瓦萊對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意大利前總理——譯者注)提出了尖銳批評。有關Tod’s將遭遇報復性聯合抵制的傳言顯然沒有變成現實——實際上,該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的本土銷量上升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