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中國品牌男裝 逐漸走向世界舞臺
- 中國男裝逐漸走向世界舞臺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本土男裝總算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在工藝方面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可當我們的本土品牌正面遭遇“洋品牌”時,總難免有點露怯。究竟何時,我們的男裝企業才能挺直脊梁?我刊之所以策劃編輯這一期中國男裝專題,初衷正是要深度思考和探討我國本土男裝在設計、時尚感、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以尋求中國男裝在國際揚名的破冰之時。
中國男裝站起來了
一提起世界知名品牌男裝,我們便會對阿瑪尼(Armani)、卡瓦里(Cavalli)、杰尼亞(Zegna)等大牌男裝滔滔不絕;而提到中國本土男裝品牌,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杉杉、雅戈爾、利郎、報喜鳥、七匹狼……無論如何,中國人也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喻戶曉的男裝品牌。
無論是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還是戶外廣告、服裝展會,中國男裝企業都占據著大半壁江山,充分證明著自己的雄厚實力和行業主力軍的地位。的確,似乎我們中國自己的服裝品牌中,男裝品牌的名號更叫得響,發展實力和潛力也十分強勁。先后涌現出許多中國本土知名男裝品牌的“中國服裝之都”溫州、“中國男裝之都”寧波、“中國休閑服裝名城”泉州這幾大中國主要的男裝集散地,如今已成為世界男裝重要生產基地和中國服裝的主要出口城市;在工藝、技術、設備等方面,我們的中國男裝企業已開始與國際水準接近。經營者們開始意識到 “一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產品”這一品牌經營真諦,提高了對品牌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而代表國際頂尖潮流的意大利男裝展上,也總能看到前來“取經”的中國男裝廠商的身影。無怪乎專家們對男裝業也紛紛看好,認為這是中國服裝業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個子行業,無論在品牌打造、消費市場還是渠道建設方面,都較女裝、童裝等行業更為成熟。但在中國男裝高速發展、令人欣喜的同時,困惑和危機也同時存在。
英雄難問出處
的確,盡管我們的本土男裝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但這些著名本土品牌在那些國際知名男裝品牌面前,依然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有90%的中國男裝不是在以自己的品牌出口,而是為國際知名品牌做“貼牌”加工,即使我們的做工再精良、工藝再高超,落在品牌標識上的僅僅是一行“MADE IN CHINA”的英文字母,沒什么人知道或關心“英雄”的出處,大家只在意這件西裝的品牌。于是很多時候,一件在中國制造、出口歐洲的西裝,幾經輾轉,又穿了在國人的身上,價格和價值卻翻了無數倍。而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中國男裝的命運更多地把握在他人手中,“貼牌”的日子也不那么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