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下調須強化行業團結
-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已呼之欲出,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最核心的內容是將平均稅率下調2%,主要涉及輕工、紡織、冶金、鋼鐵、機械等資源型出口的行業,“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出口退稅很可能被大降或全額取消,甚至還有被加增環保稅和資源稅的可能。
從現實情況來看,出口退稅下調乃是大勢所趨。首先,我國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稅率較高,這是國內一些企業常發生內訌、大打價格戰的原因之一。以紡織品為例,2002年,我國取代墨西哥成為美國紡織品服裝第一大進口國,但是,在美國紡織進口10大來源國中,我國紡織品平均單價僅為1.53美元/平方米,低于位居第二的墨西哥達24%。這是價格戰的必然結果。
其次,相關好處并沒有落到中國企業手中。仍以紡織品為例,目前出口型紡織企業出口退稅率為13%,外商對此了如指掌,他們常常在談判的時候將出口退稅部分也算進去,拼命壓低價格。由于競爭激烈,加上行業協調機制缺位,我國紡織企業不得不忍氣吞聲,將一部分出口退稅讓出,接受外商的低價。這就是說,相當一部分出口退稅,最終落入了外商的手中。
第三,出口退稅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更低(很多商品的出口價格比內銷價格還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大,很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并招致反傾銷調查,在國際貿易中處于“雙重吃虧”狀態。而“兩高一資”商品,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還耗費了有限的資源,對于這種商品給予出口退稅是得不償失的,既不利于環境治理,也不利于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
第四,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貿易順差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增無減。研究表明,出口退稅率每下調一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就增加約一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將下降4.9個百分點,顯然,下調出口退稅率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且,這也有利于促使我國企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走出來,提高研發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而,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像紡織這樣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吸納了巨大的就業人群,我們應在出口退稅降低之前,采取相關措施彌補由此給這些行業造成的不利影響。據悉,此次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從13%降至11%。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的測算,出口退稅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紡織業利潤就下降40億元,降低2個百分點,利潤就下降80億元左右。
出口退稅下調,將增大紡織行業的成本,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價。目前,我國紡織品價格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較大的提價空間。問題在于,我們的紡織行業仍然是散沙一片,內訌現象極其嚴重,倘若僅個別企業提價而另外一些企業不提價,提價的企業就有可能因遭到外商的抵制而失敗。這迫切需要中國企業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否則,中國紡織業將因出口退稅降低而遭受損傷。
中國企業必須認識到,團結是自救的惟一出路,自戕只會讓外商漁翁得利。有關部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行業組織,應該加強行業內協調,強化行業內團結,化解出口退稅下調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