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縫機業呈現“三化”發展趨勢
世界縫制設備產業的制造重心的加速轉移,激化了我國縫制設備產業的內部競爭,同時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加快了產業現代化技術革命,尤其是信息技術革命的進程。“十一五”期間,國內縫機業正向著集群化、信息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
集群化 產業優勢集結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縫制設備制造業的集群化趨勢不斷發展,即同種產業或相關產業的制造企業在地區有機地集聚在一起,利用規模效應贏得競爭優勢。例如江蘇吳江菀坪零件基地、寧波零件基地、浙江諸暨繡花機生產基地等。
在產業集群化過程中,具有特色的中小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集中一地的企業在特定領域內既競爭又合作。菀坪吳剛沖壓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小剛說:“只要有客戶來到菀坪,就能體驗我們的集群優勢,客戶基本上可以實現一站式采購。”目前我國90%以上的縫制機械產業集中在浙江、上海、廣州、陜西、江蘇和天津地區。浙江作為我國縫制設備第一大產區,其產值占我國縫制機械產值總額的46%,體現出了該地區民營經濟的活躍和強勁的增長勢頭,也體現出了產業集結的拉動優勢。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匯集了中國最多的服裝、紡織機械和服裝加工企業,這必將進一步強化上海作為縫制設備產業新的集結地的集聚和輻射功能。并且,從市場的未來走勢看,上海將成為我國縫制設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的板塊。2004年上海的發展占全國之首,生產產值增長41%。2005年又有一批新的外資企業把市場總部和生產場地設在上海,使上海咸了新的最有競爭力的市場集群地和制造基地。
同時,外企是上??p制設備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產值占到上海總產值的45%,主要企業有重機、兄弟、廣瀨、日星等。這些外資企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整個上海地區縫制設備產業的發展。上海是中國第一大經濟金融中心,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市場環境將進一步促進上??p制設備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