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是紡織業結構調整極好時機
-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20日圍繞日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學技術部、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就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做出了回答。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十五”期間,在國內外市場的強勁拉動下,我國紡織行業快速發展,2005年,我國纖維加工量已占全球的36%;出口額也已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24%。紡織工業的發展在擴大就業、工業反哺農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我國紡織產業發展數量型增長特征明顯,行業內也存在著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缺失、原料發展滯后、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結構性矛盾。
他表示,“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全球紡織產業格局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對紡織行業數量型增長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隨著我國出口份額的增加,國際競爭更為激烈,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也對產業發展形成較大制約;行業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成為紡織行業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面對新的形勢,推動紡織行業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對于繼續發揮我國紡織行業的競爭優勢,保持紡織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位負責人強調,當前是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極好時機。國內外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紡織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紡織行業市場競爭充分,優勝劣汰機制已經形成;國際貿易摩擦加劇,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強化,形成了行業調整升級的內在動力;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紡織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紡織行業在增加就業,解決“三農”問題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得到中央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們要十分珍惜并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積極有序加快調整。
“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國家關于“十一五”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總體要求和原則進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充分競爭,促進優勝劣汰;引導企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創新發展淘汰落后,實現結構優化和升級;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規范市場競爭環境,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切實引導企業將主要依靠原料資源和低成本人力資源的數量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逐步實現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邁進。
“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調整的重點包括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原料建設,實現原料多元化;提高產業用紡織品比重,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優化區域布局,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等方面。
這位負責人最后強調指出,今年要采取切實的政策措施推進紡織行業結構調整。重點在大力推進紡織技術進步,促進國產紡織機械制造業水平提升;支持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行業品牌建設;加大對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宣傳推廣;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強紡織運行監測,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等方面有所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