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紡織工業
- 印度的紡織工業排列于農業之后,為國民經濟的第二大重要行業,直接從業人員有3700萬人,印度紡織工業的結構特點是,一方面保留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造,另一方面發展先進的機械進行生產,從上世紀90年代廣泛采用先進設備,包括寬幅織機。采用國際通行的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促成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原料充足、生產結構合理,勞動力成本低,國內市場旺盛,出口增長穩定。印度出口紡織品中服裝占20%。印度勞動力成本為每小時0.24歐元。印度紡織生產以棉紡織品為主,目前印度年產籽棉400萬噸,紡織工業年加工能力為330~340萬噸棉花,各類紗200萬噸,其中70%是棉紗。年產化纖200余萬噸,聚酯纖維占80%,其開工率90%,聚丙烯腈開工率80%,聚酰胺開工率60%。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印度目前對紡織設備的需求為18億美元,70%為進口設備。印度政府鼓勵本國紡織企業技術改造,為此早在1999年就設立了專項資金,并從中撥出5%用于償還購買設備的貸款。政府對進口的某些設備提供減稅和優惠政策,目前大部分設備的進口稅為5%。政府鼓勵對民族紡織企業的投資,近5年紡織服裝行業投資為140億美元。印度在近期發展中,可新增紡織服裝行業就業崗位1000~1200萬個,行業出口額可從115億美元增至400億美元。至2008年印度對聚酯纖維的需求預計比2004年增加140萬噸,聚酯長絲的需求超過200萬噸,印度的化纖生產可滿足自身需求的3/4。至2010年預計印度紡織品,將從占世界紡織品總量的4%增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