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重視保護傳統產品專利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長達4000余年的文明史為這個國家創造出獨特的傳統文化,擁有許多知名傳統知識產品。然而,以往由于對傳統產品的專利保護不夠重視,一些傳統產品被其他國家“仿制”或引進,給印度的經濟和文化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為此,印度政府決心加大對傳統知識產品的保護力度。日前政府公布對80余種工藝品、農產品、香料等印度傳統產品進行地理標識注冊,同時印度將與巴基斯坦聯手向美國和歐洲提出書面申請,對兩國傳統農產品巴斯馬蒂香米進行地理標識(GI)保護登記。這是印度政府近年來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地理標識注冊活動,表明印度政府更加重視保護傳統產品的強烈愿望。
傳統產品的知識產權被侵犯在國際上屢見不鮮。1995年,兩位在美國工作的印度人取得“利用姜黃治療傷口”的美國專利。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了印度朝野的嚴重關注,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部隨即與美國專利商標局進行交涉,他們指出,使用姜黃治療傷口和皮疹在印度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當屬印度的傳統文化,不能被申請為個人專利。在印度的壓力下,美國專利商標局最終宣布專利無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7年9月,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美國Rice Tec公司對巴斯馬蒂香米擁有20項權利要求的專利,再度引起印度政府的關注。眾所周知,巴斯馬蒂香米是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的農民幾個世紀以來所種植的一種傳統香米。印度政府再次施壓,美國Rice Tec于2000年6月宣布撤回了4項權利要求。一年后,美國專利局駁回了其余16項權利要求中的13項。在這場保護傳統知識產品的交鋒戰中,印度政府再度獲勝。
在接連打贏專利爭奪戰后,印度政府也逐步由守轉攻,開始完善本國法律制度、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并正式啟動了對本國傳統知識產品進行地理標識的注冊計劃。據了解,1999年,印度議會通過《貨物地理標識法》,首次為貨物的地理標識提供了注冊制度保障。在國際合作方面,印度還與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巴西、肯尼亞、匈牙利等國家共同組織了地理標識共同利益俱樂部,以便在保護傳統知識產品方面統一和協調立場。與此同時,印度的地理標識注冊計劃也在不斷展開。去年,印度政府就先后為28種傳統知識產品進行地理標識注冊,其中包括聞名遐邇的大吉嶺茶、坎乞普拉姆絲綢、哥印拜陀水磨石以及米蘇爾檀香皂等。今年以來,印度政府邁出的步伐更大,在政府的牽頭下,印度咖啡管理委員會、農業和加工食品出口促進局以及專利、設計、商標和地理標識管理總局多次進行會商,對印度國內傳統知識產品的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最終確定年內率先對80余種工藝品、農產品和香料進行地理標識注冊。這些產品包括馬拉巴爾咖啡、馬拉巴爾胡椒、德里切利胡椒、庫勒豆蔻、芒果等以及21種傳統工藝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巴兩國政府聯手對巴斯馬蒂香米向歐美國家進行地理標識注冊之時,印度政府還責成本國專利、設計、商標和地理標識管理總局對此種香米進行國內地理標識注冊,以更好地保護該產品。巴斯馬蒂香米因其擁有口味獨特和易消化的特點,在國際市場上備受歡迎,市場潛力巨大。2005—2006年度,印度巴斯馬蒂香米出口總額首次突破了100萬噸的大關,達到115萬噸。出口價格也上漲了50印度盧比,達到每公擔2500—2650印度盧比。在利益的驅動下,有些國家正把巴斯馬蒂香米的改良列入他們的重點育種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首先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對這種被譽為“皇冠明珠”的香米實施地理標識注冊,以通過法律途徑加強對該產品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