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農民素質培訓 助推新農村建設——寶石公司在培訓中共謀發展
6月30日,臺州市農民素質培訓整村推進活動現場會在寶石公司隆重召開,此次現場會的召開,也是寶石公司自4月29日響應“百企聯百村,建設新農村”方針政策,分別與勇進村和高張村結對以來,在新農村建設道路上邁出的又一步。
新農村建設作為“十一五”規劃最重要的內容,對中央來說是個新的考驗,同樣也對民營企業提出了新的考驗。事實證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取得的經濟成就與民營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同樣離不開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
心系農村 培訓求出路
寶石縫紉機集團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企業,對農村有著天然的感情,也更熟悉目前農村所存在的問題,更了解農村急需解決的困難。寶石公司現擁有六個工業園區,成為國內特種工業縫紉機生產與出口基地,是農村孕育了寶石公司的今天。如今,寶石公司的六個工業區中,就有三個區設在農村,為農民工(初中及初中以下)提供了575個直接就業崗位。其中外地農民工295人,占總數27.37%;本地300人,占總數的27.83%。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民工荒”現象,寶石公司清醒的認識到:農民工短缺不切實際,民工荒只是一種假象。一方面,企業因為找不到有技能的農民工而導致生產停滯;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又是勞動力嚴重過剩,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無法輸出,造成了農村的貧困并引發潛在的不安定因素。在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寶石公司更注重對農民工的培訓,使其擁有一技之長,努力朝有知識、有技能的新農民發展。
寶石公司本著“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宗旨,強化培訓再教育,以“打造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員工”為主線,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以提高農民工素質,充分發揮農民工在企業中的作用為目的,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活動,使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培訓教育過程中,寶石公司對新進廠的農民工首先進行軍訓、行為規范、上崗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讓他們從普通農民變成守紀律、懂技能的工人。并先后在廠內開展多種技能培訓班,涉及課程有生產管理、個人管理、綜合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采購管理等。并與浙江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研究學院、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在寶石共創實習基地,開設了“機械培訓班”,“財務管理”、“國際貿易實務”、“現場管理”等中專、大專班。同時,寶石公司與時代光華管理培訓學院聯合建立寶石集團衛星遠程培訓學院,每星期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此外,還聘請了幾個外籍專家作為集團顧問,指導公司的技術和做兼職培訓師。
在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的同時,寶石公司先后赴寧夏、青海、江西、湖南等省市的邊遠農村,創辦了寶石服裝技能培訓學校。公司為學校免費提供各種縫制設備,對那里的農民工進行縫紉機技術、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免費培訓,并將合格的畢業生輸送到沿海的服裝企業。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難的問題,更緩解了沿海地區服裝企業用工緊缺的難題。
另一方面,寶石公司重視農民的思想素質培訓,積極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并開展“八榮寶石人”的評選活動,把“做好人、出精品、興企業”緊緊地融合進企業經營理念中。
情牽農民 培訓得共贏
寶石公司對農民工知識結構的不斷提升,同樣也利于公司進一步地更好發展,實現了員工與公司的雙贏。不少農民工追求上進、勤于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涌現了一批批的優秀員工。
近年來,寶石教育培訓工作使員工的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累計培養了技術骨干96名,基層管理人員20名,業務骨干人員26名,一批人員被評上了初級、中級、高級職稱,一批人員光榮地加人了黨組織。其中,張雄從一個高中畢業生,通過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成為公司裝配車間的技術骨干、再到車間主任,并被派往韓國、土耳其等國學習,專業技術精湛,管理能力強,他所管理的車間曾被評為“青年文明號”。
通過技術培訓,農民工在各方面得到不斷的提升,增強了創新的意識,主動地對工作中的不合理工序進行了改革,為公司創造了效益。
其中,757裝配車間對使用汽油擦洗機器方法進行改革,成本比原來的每臺每天節約0.228元;金工一車間將報廢鉆頭的鉆頭柄進行改進,增加一公分的使用長度,延長了使用壽命。另外,新產品的開發周期由原來的14個月縮短到現在的12個月,開發新產品12項,改進舊工藝32項,攻克難題2項等。同時,農民工通過培訓,提高技能后得到了實惠,月工資普遍增加100至200元,全年工資比上年增長14.24%。
據悉,寶石公司在2005年投入的培訓費用共計160多萬元,共培訓32場次,有1751人參加,其中技術講座11次,800多人次參加。開辦的課程有生產現場、倉庫管理、技術管理、財務采購、行政禮儀等。2006年,公司的培訓經費預計180萬元,今年前5個月,已經舉辦了15場培訓,共有2530人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