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企遭遇原材料漲價之痛
近三個月來,浙江順發衣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正法一直憂心忡忡,原材料的價格日益看漲,使公司的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更讓他擔憂的是,這種趨勢仍然在繼續,而且在短短三個月內的上漲幅度大而頻繁。以油價為例,5月24日,國家發改委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分別每噸提高了500元,而這是繼3月26日之后的第二次調整油價。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年初以來,各種有色金屬的價格也一路攀升,國際銅價漲幅甚至達到66%。這對原材料依賴性強的生產設備制造企業來說,顯然是一次打擊。據黃正法透露,該公司一季度的利潤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黃正法的這種擔憂情緒在同類企業中蔓延著,實際上,不管實力大小,縫企集體遭遇了原材料的上漲之痛。
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從今年年初以來,縫制設備制造企業便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各種有色金屬的價格一路攀升,其中銅價更是首當其沖。年初至今,國際銅價每噸價格從4000美元漲至5000美元大約用了四個月,從5000美元漲至6000美元為一個月,而從6000美元漲至7000美元僅僅用了半個月。而鋅的價格更是比去年同期上漲了92%。
與有色金屬一同上漲的還有原油的價格,漲幅相對要小一點,但也超過了10%。所幸的是,原油雖然是縫制設備制造企業必不可少的生產原料,但縫企并不是用油大戶。據了解,整機生產企業的用油主要在噴漆環節中的柴油燃燒動力上,還有就是一般每臺出廠的機器都配有一定量的白油。在生產過程中,零部件的清洗與機器的擦拭都離不開汽油。此外,在采購、銷售等物資流通環節中,油價的上漲也增加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可以說,原材料上漲的狂潮正在襲掃整個縫制機械行業。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一些生產規模小,產品技術落后的制造企業。由于缺乏規模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些小企業難以從市場上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生產成本難以控制,企業利潤將會大幅下滑甚至虧損。也有一些企業迫于經營壓力,通過用劣質材料頂替原來材料的辦法,降低產品的質量,雖然可以緩解短期的壓力,但是最終會陷入惡性循環,使企業缺失了競爭力,面臨停產與被淘汰的境地。
同樣,原材料的上漲對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也構成較大壓力,這些企業雖然具有比較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源,但是由于生產資金中固定成本的加大,而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的緊缺。
但是也有一些專家對原材料的漲價表示出樂觀心態,他們認為隨著原材料的不斷上漲,生產企業迫于壓力,將逐漸加強生產管理,并刺激制造企業加強產品研發能力,提升自身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通過產品技術升級和進步來拓展利潤空間,從而改變以量取勝的經營模式,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寶石縫紉機集團總經理周云志對這一看法也表示了認同,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迫于微利,可能會有利于避免價格戰的爆發,也有利于整合、淘汰一些競爭力弱的企業,從而規范市場,加速行業的洗牌。
同時周云志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說,這意味著要有更多的科技投入和研發投入,而投入需要資金的保障,但是生產企業因為無法獲得利潤積累,從而不能夠保證技術知識的質量提高。許多中小企業由于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嚴峻,在成本上升和資金鏈等因素的影響下,將處于半停產狀態。
業內還存在另一種樂觀心態,認為有實力的企業乘一些小企業倒閉之際,可以低價兼并其設備與其他物資,這反而會成全某些企業做大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是實事求是一點說,國內有實力的縫制設備生產企業大多處在追趕世界一流產品的上升期,大量的資金投于科技研發中,標準、寶石、中捷等國內骨干企業也處于多強鼎立的狀態,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改變這一格局,尚不具備通過大規模兼并與收購來充實自身實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