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女裝“蹣跚”在路上 發展遇瓶頸
- 最近,一幫縣區服裝企業跑到溫州一家規模數一數二的服企考察,這家服企老板的話讓人憂思:“不要以為今年是最困難的,以后我們服裝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明年、后年你們再看看就知道了,如果5-10年內沒有實質性的突圍,整個服裝業死掉都有可能。”這不是一句危言聳聽的話,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危機感,也有一大批企業遷到了上海、江蘇、杭州等省市,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不禁想問,這都是怎么了?溫州是靠“輕工城”這張金名片打響名聲的,服裝作為這個城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它的地位難道就這么不堪一擊?
溫州的產業政策、產業環境的現狀到底如何?企業又是如何看待?記者為此特地走訪了多家女裝企業,想從他們的角度,聽聽他們的心聲。
女裝工業園 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迪奈爾服飾是溫州女裝企業中的佼佼者之一,可是,身為董事長同時也是設計師的丁建秋,去年一年什么都沒做,就為這件事到處跑。“我們很需要土地。”迪奈爾近年來發展很快,可是一直以來租用廠房,狹小的空間根本無法滿足現有的需求,“跑了一年,費盡心思,一點眉目也沒有。”像迪奈爾這樣的女裝企業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紛紛發展到一個瓶頸階段,沒有土地,接下來該怎么辦?
溫州女裝起步晚,最初從蛟翔巷走出一批企業,剛開始,他們大部分租用廠房,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企業逐漸做大做強,然而土地價格的飆升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可以說,土地是現在生產成本過高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他們最頭疼的地方。
女裝企業是否真的普遍缺乏土地?為此,記者特地調查了14家規模較上檔次的企業,其中有10家到目前為止都是租用廠房,2家租用與自有并用,14家企業中只有2家企業是完全自有廠房,這些較具知名度的企業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的?
“如果一個行業的發展還要依靠租廠房,怎么做大?”一企業老板感到很憤慨。試問,如果連一個行業的幾家龍頭企業,政府都不去扶持幫助,讓他們做好表率,那么企業心灰意冷也就不足為怪了!
實際上,女裝企業并不需要幾十畝或者上百畝這樣大規模的土地,普通在5-10畝即已足夠。女裝做的是精品加工,生產規模不宜過大,500人的車工,便可自給自足。
因為生產規模跟不上,許多女裝企業只好采取外加工,但隨之而來的麻煩也不少,溫州沒有專門的女裝貼牌加工企業,要么就是只有20-30人的小加工點,質量無法保證,信譽度也不高,經常會出現下了單對方生產不出來的情況;要么選擇一些生產能力相對強的品牌企業,然而一遇上旺季,對方企業都會先生產自己的產品,而一些款式復雜的訂單,根本沒有企業愿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