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保認證之矛,攻“綠色壁壘”之盾
紡織品出口歐盟市場的企業,遭遇“綠色壁壘”在所難免。如果我們說“綠色壁壘”是國際市場對紡織品設置的環保之盾,那么,攻其之矛就是通過環保紡織品認證,并按此標準組織生產。
永通染織集團曾有一批價值100萬元的面料出口歐洲市場,因為檢測發現有害物質超標而遭遇退貨。當這批貨物回到國內后,因退貨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超過了面料本身的價值。在意識到產品環保檢測的重要性后,企業開始Oeko-Tex證書的申請,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和對染料等原料的嚴格選用。用100萬元的學費,換來了1億美元的市場,其中歐美國家占了40%。“永通”是突破“綠色壁壘”一個成功例子。
紡織企業借助國際權威機構的環保認證,通過認證在生產中建立起有效的環境保護系統,不僅優化了生產工藝,而且對染料、助劑的選用更加嚴格,產品的環保指標不斷提高,對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取得國際市場對產品的信任,都是極其有利的。由于達到了國際認可的紡織品環保安全檢測標準,即使是對要求嚴格甚至苛刻的歐盟市場,出口產品也能順利通過,為在市場競爭中獲勝打下堅實的基礎。“綠色壁壘”是發達國家設置的一道質量門檻,可以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拒之門外,但只要我們根據標準組織生產,“綠色壁壘”便會不攻自破。由此可見,“綠色壁壘”并不可怕,它只會推動紡織產業的升級。
紡織是一條產業鏈,“綠色壁壘”設定的環保要求,也不是印染一個環節就能完全解決的。種種跡象表明,對紡織品的綠色環保要求,正在沿著產業鏈由最終買家向上溯源,包括原料和各種輔料,由產品認證向生產環節認證,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杭州匯麗繡花制衣公司選定4家企業生產環保型紐扣,一年出口歐美市場的女裝達800多萬件。
企業開展生態紡織品認證,對擴大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也會帶來極大的機遇。與普遍紡織品服裝相比,獲得生態紡織品國際標準證書后,產品的售價比同類產品高出10%-30%,企業還會被列入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的環保供應商名單,從而增加成為國際買家供應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