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品牌”到“國際品牌”
- “到2010年,上海力爭培育形成5個國際知名品牌。”這是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日前在“品牌萬里行”上海站活動的啟動儀式上宣布的。他表示,上海市目前正在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力爭到2010年,培育形成5個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際知名品牌,10個體現上海城市實力和魅力的區域品牌,50個在國內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牌。把上海建設成為中國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積聚輻射中心和品牌交易運作中心。
上海,曾經是中國品牌的搖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伴隨當時民族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化發展需要,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孕育出天廚、佛手味精,正廣和飲料,吳良材眼鏡,培羅蒙西服,三槍內衣等一批有中國悠久歷史沉淀、蜚聲海內外的輕紡品牌產品。解放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上海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制造業發展長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形成了上海牌和鉆石牌手表,鳳凰牌和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和飛人牌縫紉機、大白兔糖果等暢銷全國的消費類品牌產品,在許多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七、八十年代上海企業通過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創造出金星彩電、海螺襯衫、鳳凰毛毯等一批新興品牌產品,使上海成為中國名牌產品的集聚地。
然而,這些讓上海叱咤一時的老品牌,卻很難繼續成為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走向世界的名片。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上海,這個開埠160余年來始終受全球矚目的東方明珠,該靠什么樣的品牌來吸引全球的目光呢?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委主任徐建國向記者表示,上海曾有的品牌優勢主要建立在短缺經濟基礎上。當前經濟競爭已從價格競爭、質量競爭、服務競爭上升到品牌競爭。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是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和客戶的重要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企業面臨國外品牌的競爭將更趨激烈,只有培育和發展自主品牌,才能在世界品牌競爭中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