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 "中國制造"隨處可見
- 因為沒有中國隊的參與,德國世界杯之于中國球迷更像是一場隔岸觀火的游戲。但對于中國商家來說,世界杯卻絕對不是一場“看著過癮”的大戲,他們實際上已經開始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是,和世界杯賽場上的較量一樣,中國企業現在充其量只能在不關痛癢的“中圈”附近逡巡,而如何才能真正殺入世界杯“禁區”?中國商家組成的“球隊”,迫切尋覓銳不可當的“前鋒”。
“中國造”飛滿天
整齊劃一的服裝、自由揮舞的旗幟、吸引眼球的假發,這些都是世界杯上球迷不可缺少的“道具”。而這片巨大的市場,幾乎都是中國人的天下。
東道主德國隊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季軍,主場球迷的吶喊助威自然功不可沒。而其中,居然還有中國的一點功勞——那85萬件球迷服裝可都是產自中國浙江。贊助商阿迪達斯公司將如此艱巨的任務,“下達”給了浙江某服裝公司,獲得的是相當可觀的回報。除了球迷服,亮相在德國各大體育場館的旗幟,不論是拿在手上的,還是插在車子上的,大部分都是中國制造。浙江某服飾公司專門為參加世界杯的11支球隊生產了225萬面球迷吶喊旗,成為各國球迷的搶手貨。浙江上虞的一個小小紡織廠,也同樣因為參與了世界杯而開心。他們贏得了為德國客商制造150萬條世界杯賽事專用披肩毯的訂單。此外,一家溫州的打火機制造企業則被世界杯組委會選中,獲得了2006年世界杯專用禮品的生產機會。該公司生產的兩款金屬打火機,成為德國世界杯授權的指定禮品。
不要以為中國企業只能打打球場外的“擦邊球”,實際上德國世界杯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國制造”的影子。最值得驕傲的是,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太陽能屋頂發電工程———凱澤斯勞滕足球場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是河北某企業生產的,技術含量如此之高的項目花落中國,的確值得自豪。此外,德國各賽地的警察、消防人員、急救人員、疾病防控人員等均身著醒目的職業標志服,這些反光背心的“出生地”則是在安徽合肥。至于記者、工作人員及球員、教練的證件掛帶、紀念品掛帶,甚至新聞中心里的桌椅板凳,更大多出自中國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