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紡織業“出海”行路難?
-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成功的并不多。專家在接受《環球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里面原因很多,從產品走出去到資本走出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
世界投資熱點在中國
紡織行業在歷史上經歷了三次比較明顯的產業轉移,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由韓國、香港、臺灣向亞洲其它發展中國家,主要是中國轉移。紡織生產的重心轉移是生產、貿易全球化過程中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世界紡織服裝正大規模的向中國轉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淮濱說,中國企業在這個時候,“走出去”顯得有點逆流而動的感覺,時機不是很好。
從世界紡織行業歷史看,一般紡織工業中心巔峰期約有20年,中國紡織業從20世紀90年代陷入困境,1997年經過三年結構調整,1999年扭虧,2000年盈利,走上緩慢的上升階段,行業景氣日漸回升。依此判斷,至少到2020年中國紡織行業將保持強大競爭實力。
之后紡織業將可能經歷新一輪的由中國向東南亞其它國家的產業轉移。進入這個階段的中國紡織服裝業走出去是趨勢,更加有效,比現階段的走出去要更高一個層次。但最后能生存下來的服裝企業將集中在品牌和渠道的勝出者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