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剪刀剪出大產業——記全國創業之星、鹽城洪仁服裝技校校長季洪仁
- 今年46歲的季洪仁是江蘇省響水縣一名普通農民。10多年來,他把當年的小裁縫店經營成為一所初具規模的從事服裝設計與裁縫技術培訓的民辦學校。截至目前,學校培訓的服裝設計、裁縫、縫紉、整燙等專業的技術人才,已進入國內200多家大中型服裝企業就業,不僅為行業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而且為推動響水縣勞動就業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剪刀裁出成功路
1978年,高中畢業的季洪仁在高考中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這對于家境貧困的季洪仁來說無疑是潑了一盆冷水。看著別人進入高校學習的情景,他選擇了自學成才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對服裝設計著了迷,于是從親戚家借來一本服裝設計的書學起裁剪。買不起布料,他就用廢舊報紙學習。一個暑假的時間,經他用來練習服裝裁剪的舊報紙有上百斤重。沒有縫紉機,他就用手工一針針地縫。有人說他“一個小伙子,整天同針線活打交道,沒出息”,結果不僅沒有阻擋住他的熱情,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學好手藝的進取心。寒來暑往,他終于熟練掌握了多種服裝的裁縫技術,裁出來的衣服居然勝過了周圍村姑村嫂的手藝,并開始大膽地涉獵服飾領域。1979年,由他設計的男式獵裝、軍工服等款式在當地一炮打響。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勤奮自學,季洪仁的服裝設計技術日趨成熟。他先后設計了幾何襟、旅游裝等系列服裝近百種,其中水上旅游袋、晚禮服等30多種服裝設計還獲得了省級、市級的獎勵。
季洪仁靠自己的勤學苦練率先富了起來。但看到家鄉還有相當一部分姐妹由于致富無門路,外出打工又因沒有專業技術而發愁時,季洪仁想到了辦服裝裁剪培訓班。
創辦技校樹品牌
1998年,在響水縣的工商、勞動、扶貧等部門協助下,季洪仁投資80多萬元創辦了響水縣首家民辦服裝技校———響水洪仁服裝技校。學校開設了服裝設計、裁剪、縫紉、電機、整燙等專業,實行電化教學,常年招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下崗職工。季洪仁憑借自己過硬的技術,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在提高學員技能上,他采用了“廠校結合”的方式,他的早期服裝店成了學員的實踐基地。在教學中,他運用“速成培訓法”、“立體裁剪教學法”等獨特的教學方法,易懂便學,學員只需經過四個小時的學習,就能熟練地裁出一條褲子。
1999年,季洪仁對技校畢業的學員進行了拉網式的信息普查,對每位學員的工作情況及技術需求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根據市場調整教育思路。這種教學和工業的充分互動,保證了學員就業水平,維護了學員利益。同時,在10多年的學員培訓輸出實踐中,季洪仁也千方百計地為學員創造就業崗位,目前季洪仁已與1000多個企業建立了聯系,在江浙地區與企業建立了牢固的輸送人才用工網絡。
解決就業拓新路
目前,洪仁服裝技校培訓的近3萬余名學員被輸送到“紅豆”、“波司登”等280多家知名的服裝生產企業,就業率達98%,學員就業后人均年工資1萬多元,最高的年收入4萬元,年總收入在3億元左右。山東、安徽、云南、貴州等偏遠地區的農民也慕名前來學技。同時,一些外省市的技術培訓部門也看到了季洪仁培訓轉移的市場優勢,有20多個單位向他發出了聯合辦學的邀請。
出色的業績,不僅打響了響水“洪仁勞動力”品牌,也為季洪仁帶來了眾多榮譽。2002年,他應邀出席“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成為全國惟一一位登上國際服裝論壇發表演講的農民服裝設計師。(張茂華 楊海軍 顧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