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寧波企業主動放棄中標配額
- 紡織品配額緣何得而復棄?
去年還炙手可熱的紡織品配額如今卻成了“雞肋”。商務部紡織品出口招標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稱,2006年度輸歐、輸美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第二次招標結束至今,有1800家企業未交中標保證金,主動放棄中標配額,占了中標企業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我市有42家企業148批次未交中標配額保證金。招標委員會擬對上述企業實施處罰,收回中標數量,并取消這些企業2006年度、2007年度相關類別的投標資格。
中標價格高企業無利可圖
自我國去年和美國、歐盟就紡織服裝出口增幅達成諒解協議后,我國出口歐美的紡織品和服裝重新啟用配額制度,并采用業績分配和公開招標兩種方式管理。從今年商務部第二次網上招標的結果來看,共有7815家企業遞交了標書,其中我市有近千家企業參與投標。
如此辛苦得來的配額,企業為何棄而不用?“企業主動放棄紡織品配額,這和中標價格高有關。”一位紡織品專家對記者說。據他介紹,第二次網上招標競爭十分激烈,招標價水漲船高,部分熱門產品甚至達到最低投標價的10倍以上。按2005年度我國對美歐出口單價測算,此次輸美歐產品平均中標價格占到出口單價的14%至18%左右。這給利潤微薄的服裝出口企業帶來很大的市場風險。“在配額不能帶來利潤的情況下,我們寧可轉向歐美以外的市場。”開發區一家出口企業負責人這樣解釋主動放棄中標配額的原因。
配額用不完廉價賤賣
由于配額價格過高,使我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競爭力降低,導致對歐美配額的使用量偏低。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輸歐美設限的31類紡織品配額使用率都不高,大多清關率在30%左右,有些還不足10%,與去年形成較大反差。我市的情況也類似,寧波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對歐盟出口紡織品服裝6.2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5%;對美國出口3.47億美元,同比還減少1%。
一方面是中標價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紡織品配額市場價格卻在下跌。近兩個月來,熱門產品配額價格已出現大幅下降,有些種類的配額更是只以中標價的70%至80%在出售。輸歐31類以及輸美349/649類紡織品配額,今年初最高轉讓價格分別達5.2美元/打和5.5美元/打,“五一”以后已分別跌破4美元/打和3美元/打。“中標價格遠高于現在的市場價格,不如到市場上調劑配額”。寧波茂寧進出口有限公司有關人士這樣說。
另外,在輸歐美2006年度紡織品配額第二次分配可申請數量中,我市有近千家企業免費獲得配額,由于傳統的出口高峰期沒有到來,多數企業對歐美設限紡織品的出口配額基本夠用,有些企業因此放棄了中標配額。
配額招標辦法醞釀調整
為避免配額更大程度的浪費,商務部近日下發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征求意見稿,醞釀將業績最低分配量從200件提高至1000件,同時準備將中標保證金由30%調高到100%。
據悉,商務部擬于今年秋季廣交會前進行第三次紡織品出口配額招標,估計修改后的《辦法》也將在第三次招標前正式公布。
市外經貿局有關負責人提醒我市企業,參與第三次紡織品服裝配額招標必須注意風險,企業要在可承受的價格范圍內積極投標。如果招標價格過分偏高,企業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這次商務部紡織品出口招標委員會處罰未交中標保證金的企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記者俞永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