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配額招標下周將出新方案
- 商務部外貿司和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都陷入了忙亂之中,他們必須在幾天內迅速提出一個可以令上萬家紡織品外貿企業滿意的解決方案。
“外界的消息是錯誤的。”7月21日,一位商務部官員告訴本報記者,“在昨天的會議上,所有參會企業對于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出的方案都非常贊同,在三地參會的200多家出口企業全都起立鼓掌了,為什么還要說企業對政府不滿?”
但是從企業界傳來的消息是,在7月20日廣州、上海、青島三地召開的紡織品配額招標緊急會議上,企業雖然對政府提出的補償方案基本滿意,但是在中標保證金(按規定,企業中標后必須在1個月內按照中標數量和價格,支付中標總金額的30%)上仍然存有疑慮,甚至反對聲強烈。
新方案最快下周出臺
目前的消息是,新的紡織品配額招標方案最快將在下周出臺,而7月20日征求意見的補償方案很有可能通過。
中國在去年對歐盟和美國的談判中,對紡織品出口實施了配額制度。為此,商務部專門制定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同時按照業績分配和招標來分配配額,其中具體的配額招標工作由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負責。
起初,大量不能靠出口業績分配到足夠配額的企業對招標趨之若鶩,不但踴躍在網上競標,同時還通過私下的配額轉讓,來獲取盡量多的配額。
但是,今年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并未如人意。按照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今年1~6月,只有輸歐115類產品簽證率達到了64.44%,而其他絕大部分輸美、輸歐紡織品所用配額不到1/3,輸美332/432/632T類產品配額使用率只有2.21%,666類產品配額使用率只有3.52%。
前述商務部官員表示,出口不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國企業競標配額的成本上升,出口價格上漲,自然數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歐美買家自發規避了風險,將采購目光投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令市場需求不足。
出口不振令企業大呼上當,高價從網上競標或者從其他企業購買回來的配額根本用不完,而網上競標的配額價格甚至高過了企業間配額轉讓的“市場價”。
商會方案尚未遞交到商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