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服裝行業的“英吉沙”
- 正在首府烏魯木齊舉辦的2006絲綢之路國際服裝服飾節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的友人。筆者在與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友人交流時,談起了國外的服裝展。他說國外的服裝展大都以知名品牌的服裝展為主,而且這些品牌都引領著時尚。
一份來自專業調查公司對品牌服裝的調查顯示,中國有53.3%的消費者比較傾向于國外的服裝品牌,傾向于國內品牌的僅占16.7%,洋品牌表現出強勁的名牌姿態。而只有特色沒有品牌的服裝,只會讓充滿競爭的市場淹沒。
新疆包括民族服裝服飾在內的獨有的神秘魅力,一直以來就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和商家。而新疆一些享譽世界的自主品牌也早已嘗到了甜頭:一提到艾得萊斯綢,人們就會想到熱情的維吾爾族;一提到小刀,人們會想起英吉沙;一提到香梨,人們就會想到庫爾勒……這些具備獨特品牌內涵的地產商品都紛紛成了新疆的代名詞,同時生產和經銷這些產品的商家也嘗到了品牌所帶來的實惠。而反觀新疆服裝行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服裝品牌乏善可陳。這種現況阻礙了新疆服裝行業走出新疆,走向全國,進而走向世界的步伐,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新疆民族服飾,是扎根于深厚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底蘊之中的,具備無可替代的獨有優勢。特色本土文化如果能夠得到弘揚就會形成流行趨勢,但我們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目前還沒有太大的市場。品牌意識不強,沒有品牌個性,甚至退化為標簽銷售,使我們一些原本可以形成品牌優勢的服裝生產或銷售企業,在市場上靠低廉的價格取悅消費者,處于價格戰的尷尬境地。
新疆少數民族的服裝服飾,在保持特色和充滿想像力的開發的同時,要懂得創新,要與消費者共同成長,與市場同步。此次國際服裝服飾節,在我們本地企業通過交流,擴大我們民族服裝服飾文化影響力的同時,品牌意識更要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