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零件成就大品牌縫紉機
- 在全球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基地——臺州市內。一批骨干企業如飛躍、中捷、寶石、杰克、通宇等品牌蜚聲海內外,在全球縫制市場上獲得了極高聲譽。而伴隨著這些領頭企業的成功,帶動了許多中小企業在借鑒領頭羊企業成功模式的同時,通過自身在實踐中的積極探索,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成功之路,青本縫紉機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整機帶動零件行業發展
作為浙江青本縫紉機有限公司和浙江振盛縫制機械有限公司的掌門人,李仁根同時還兼任臺州市椒江區縫紉機設備配件行業協會的會長。目前,振盛縫制機械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包縫機、繃縫機和特種機系列的配套件,其主打產品連桿(銅)、滑桿在國內具有相當的知名度。而由于他對臺州縫紉機制造業與零配件生產加工業有獨到的見解,業內雅稱李仁根為“小李飛刀”。
李仁根認為,目前,臺州縫制民營企業有自己的特色,臺州縫紉機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要提升檔次,才能提高競爭優勢。臺州縫紉機零件生產也很有特色,門類廣、品種多,與本地整機配套默契。
目前,臺州的許多縫紉機生產企業都是從加工縫紉機零配件起步,再進入整機裝配,最后形成生產規模。
而整機制造企業的崛起,直接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零配件的生產直接配套整機。這種細分化的流程,也為整機制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李仁根告訴記者,臺州的縫紉機零配件生產、加工是一支不可小視的隊伍,主要分布在椒江、路橋、溫嶺和玉環等地,其規模至少在400家以上。稱得上是“戰地黃花遍地開”。而且,當地政府對零配件企業的支持力度也很大,例如,零配件企業購置新設備,都能享受百分之五左右的貼息優惠。
發展方向專而精
據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協會的統計,2005年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20億人民幣,而在 “十五”期間,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平均每年達20%以上的年增長率,成為行業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五年。在這樣一個國內縫制機械企業蒸蒸日上的時期,臺州縫制企業為發展地方經濟、振興民族工業做出了應有貢獻。作為臺州縫制業的成員,李仁根對此保持了冷靜的認識。他認為,每個企業的規模、品牌都不盡相同,在整個行業欣欣向榮的大環境下,冷靜分析、準確定位,才能使自己在競爭中求得發展。
青本縫紉機有限公司的特色是以生產針織類縫紉機為主。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青本公司以匯聚精華,打造精品為核心理念,產品品種不在多而在于專而精。”
“臺州的縫紉機零配件廠為什么那么多?因為家庭作坊式工廠占的比例較大,雖然產品單一,但可以就地配套整機廠,形成了社會大分工,所以有一定的生存優勢。目前,振盛縫紉機配套廠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現有職工360多人,年產值5000萬元,主打產品連桿(銅)產量比較大,與包、繃、特種縫紉機配套的零配件達700多種。而青本公司生產的整機70%以上的精加工是自己零件廠配套的。產品全國各地均有銷售,分布比較廣,雖然數量不是很大,但用戶對質量還是比較滿意的。”李仁根表示道。
辦法總比困難多
李仁根做縫紉機零配件,業績突出,名聲在外。做整機針對性強,走專而精的特色發展之路。靈活、準確的市場定位不僅使自己站穩腳跟,更為企業的發展積累了資本基礎。
展現在眼前的青本縫紉機有限公司,都是三層的廠房,車間、倉庫和辦公區域無一例外。為解決“用地難”,李仁根介紹:“我們已經在配件廠拆掉一幢平房,建成了五層大樓”。辦法總比困難多,向空中發展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是一種擴大規模的方式。“青出于縫紉尖端,本以質量為先”。以拳頭產品帶動市場,以準確定位立足市場,以優質產品贏得市場。這是“小李飛刀”歷練成金的成功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