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投資質量升級 行業結構逐漸產生變化
- 業內人士認為,紡織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絕大部分是“升級版”的投資。是用于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的投資。不是那種簡單的、低水平的、數量型的增長,而該行業上半年40.6%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則部分源于投資“慣性”。
鄭京平公布的幾組數據,吸引了整個世界的目光。
這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7月18日公布中國的經濟狀況時透露,在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10.9%。相應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42371億元,同比增長29.8%。
無論是《美聯社》、《法新社》,還是《共同社》和《印度日報》,都在當日的新聞報道中,表達了對這些數據的興趣——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日益在資本流動、就業率等方面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盡管側重點各不相同,這些媒體幾乎一致驚呼,中國經濟“不可思議”。
其中,中國的紡織業發展情況,尤其引起印度、越南、以及非洲、拉美等地同樣重視紡織業的發展中國家的注意。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今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6%。但具體的投資情況尚未公布。2005年,中國纖維加工量已占全球36%,紡織品出口額占到全球24%。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數據是,在2005年,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471億元,同比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額1597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投資增幅較快的分別是盈利狀況良好的服裝業、紡織設備制造業、絲絹紡織業。
“升級版”投資
由于去年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不斷受到歐美等國的“設限”,因此,業界有聲音開始置疑,40.6%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可能存在投資過熱的隱患。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言人孫淮濱并不認同。
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這位發言人稱,紡織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發生一些結構性的變化。
“我們的固定資產投資,絕大部分是‘升級版’的投資。是用于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的投資。不是那種簡單的、低水平的、數量型的增長。”不過,這位發言人沒有向記者解釋詳情。
根據紡織業“十一五”規劃,中國紡織業的主要任務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到2010年,紡織業人均勞動生產率將提高60%以上;萬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
據《財經時報》了解,中國紡織業的IT投資,在2005年大約為17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0%。而IT投資僅是研發(R&D)的一部分。
根據國際通用的標準,R&D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的企業,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在2004年,中國紡織業僅達到0.26%。目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中,大多是國外品牌的貼牌商品。
向西轉移
孫淮濱告訴《財經時報》,另一個結構性的變化是,紡織業投資開始向中西部轉移。“東部地區各項成本,比如土地、能源等都在上升,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中西部這方面要寬松一些。”
實際上,這一趨勢符合決策層的要求。根據規劃,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積極推進紡織工業梯度轉移,促進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產業鏈銜接,積極發展新型產業集群,構筑產業鏈新體系。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數據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東部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75億元,同比增長27.5%,而中部地區完成投資17.29億元,同比增105.7%,西部完成投資5.71億元,同比增長97.1%。
據了解,在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中部地區都將發展紡織業,作為其重要的產業戰略。比如,河南要“建立全國重要的新型紡織工業基地”,湖北提出,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
新疆則正在建設優質棉基地,為此,今年將計劃投資2.85億元。1月至4月,新疆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3%。
企業成為投資主體
“在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中,相當一部分是企業自籌資金。主要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投資,這個行業國有比重已經很低,市場化程度很好。所以,市場化配置的基礎作用發揮得比較充分。”孫淮濱告訴記者。
國信證券紡織業分析師高芳敏,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由于紡織業投資門檻較低,而收益率則相對較高,因此能夠吸引足夠的投資。
不久之前,美國飛佛集團即投資2500萬美元,在寧波設立了一個紡織品公司。飛佛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特種紡織制品制造商。據稱,該項目將滿足中國對高檔建筑裝飾材料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1月至5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已達38000家,同比增長15.29%。累計工業總產值9055.04億元,同比增長23.48%。累計利潤達277.70億元,同比增長33.96%。
在談到40.6%的投資增幅時,高芳敏認為,這是因為投資有一定的滯后性。
“從立項到審批到建廠,需要一段時間。原先投資者的預期是,對外出口將高速增長,因此,新增投資到紡織業。但是,產能上去之后不可能短期停下來。正是投資的慣性,使得固定資產投資還在增長。”
目前,中國紡織業直接就業人數達1,960萬,其中70%以上來自農村,間接關系到1億農民的生計。記者了解到,在紡織業就業的農民,每年收入總額約為1,000億元。(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