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額”攪動中山服裝出口格局
- “做服裝出口的你,怎能忍受無配額的日子!”記者已經第5次收到推銷服裝出口配額的郵件(記者曾在一出口統計網站注冊)。配額,成為最能觸動服裝出口企業神經的字眼!
按照我國與歐盟、美國的相關協定,從2006年1月起,我國對輸歐盟10類紡織品和輸美21類紡織品必須進行許可數量管理,企業通過業績分配和公開招標取得出口配額。記者從中山檢驗檢疫局了解到,新配額制度實施半年,已深層次地攪動了我市的服裝出口格局,呈現出諸多新特點。
平均單價上漲28%
據統計,中山市今年上半年經檢驗檢疫共出口服裝25909批,共13602.5萬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分別下降5.4%和15.2%,然而貨值卻增長了8.5%,貨物總值43385.2萬美元,平均出口單價增長了28%。這是我市服裝出 口首次出現量跌價增現象。
專家分析,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中山市紡企有意識地調整產品結構,向深加工及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減少低檔、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及出口,使得貨值相應有所提高;其二由于歐美特保設限,企業增加了購買配額的費用,相應要增加服裝售價;第三是原輔材料、水電能源的漲價、人民幣升值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多種因素,迫使企業重新對生產成本進行估算,使得產品出口單價提高。
對歐美出口大幅“跳水”
歐美設限帶來的影響在統計數據中顯現無遺。上半年,中山市經檢驗輸美服裝853.4萬件,貨值4906萬美元;輸歐服裝795.3萬件,貨值4543萬美元。對歐美出口的數量及貨值分別下降近50%及20%。
“配額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中山市新達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忠對記者說,“配額不夠用,我們的出口舉步維艱。”據了解,在2006年度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第一次招標中,中山市只有137家企業提出并獲得招標許可,最后有59家企業中標。大量的中小企業未能取得配額,這無疑嚴重影響了我市對歐美的服裝出口。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歐美直接出口減少,并不代表實際出口減少,不排除一些企業通過港澳、東南亞國家轉口的可能。
輸加、非急劇增長須防新設限
與對歐美大幅“跳水”相比,中山市對加拿大和非洲的服裝出口卻是急劇增加。據統計,上半年經檢驗出口到加拿大服裝549.3萬件,貨值2091.1萬美元,分別增長80.8%、131.4%;出口到非洲服裝319.8萬件,貨值1563.7萬美元,增長70.7%及133.2%。
開拓出口新市場,降低對歐美的依賴度是目前中山市外貿工作的重點,但過于集中地輸往某個國家和地區,可能又會引起新的設限。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文件———《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段,直至2008年12月31日,進口方可在認定中國出口的紡織服裝產品產生“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對中國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產品重新進行數量限制。目前加拿大及其他一些國家均已根據此條款進行了國內立法。為此,專家提醒服裝企業,不要認為某國家或地區尚未對我國設限,就將產品大量輸往該地,一旦增長過快,又將面臨特保設限,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非法轉口”不容忽視
鑒于歐美懷疑我國服裝企業通過周邊國家和地區“非法轉口”的情況,7月初,商務部向國內紡織品出口企業發出通報,嚴禁利用第三國或地區的產地證明和標簽向對美國和歐盟進行非法轉口貿易。
由于歐美著手調查的亞洲國家及地區,正是中山市服裝的主要出口地,因此“非法轉口”問題不容忽視。據統計,上半年中山市經檢驗出口到亞洲國家及地區服裝10040萬件,占出口總數量的74%,貨值26213萬美元,占總出口貨值60%。雖然總體數量下降了10%,但對個別國家及地區出口數量卻有較大增幅,如對韓國出口量值分別增長129%及191.1%,對澳門增長38.1%和136.5%,對菲律賓增長49.2%和20.6%。
據了解,目前美國和歐盟正著手與菲律賓、印尼、韓國等地簽訂相關的海關合作協定,中山市服裝企業應正視轉口問題,通過合法、合理的途徑擴大對歐美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