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品牌縫制設備質量有否下降
用戶反映的設備質量問題
記者采訪江蘇常州羅曼奴服飾有限公司時獲悉,1992年購買的數百臺重機平縫機現在仍正常運轉,使用10多年沒有發生過漏油現象,也沒出現其他什么大故障。該公司總經理姜先生表示,盡管當時以15 000元/臺的高價從日本進口,但從使用效果來看物有所值。無錫經銷商龔先生也告訴記者,他遇到的客戶中有20多年前購買的重機縫紉機仍然在使用,而且縫紉效果還不錯。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或是經銷商向本刊反映國外品牌的設備質量問題增多。上海松江的姚先生向本刊反映他們廠2003年底購買了260臺重機平縫機,可是使用不到兩三年,大量設備就出現夾線器不能夾緊線的故障,使他對重機產品的印象大打折扣。也有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國外品牌產品售后服務的任務越來越重了,很多時候產品質量問題引起故障,他們只好先替用戶更換零部件再向外資企業反映,還不一定能得到合理解決。
浙江嘉善機修工袁亮說,他們廠的“兄弟”牌釘扣機是2003年買的,沒用多久就出現故障,盡管兄弟公司的售后服務很及時,但是產品質量不過關,每次修理好后,沒多久又壞了,很難徹底根治,所以到后來大部分時間閑置。另外幾臺飛馬的包縫機經常出故障,后來請飛馬公司售后服務點的人來修理,他們歸結為國產線質量不行。其實該廠很多包縫機都使用國產線,袁先生說使用進口線后設備故障率也沒降低多少。
我們不能否認與國產縫制設備比起來,國外品牌的縫制設備還是有較大的質量優勢,然而與消費者原來認為的“進口產品就是好,很少有質量問題”卻相差甚遠。曾一度“日本制造”、“美國制造”、“德國制造”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而在中國絕大多數消費者印象中,它們甚至成了“質量上乘”的代名詞。然而現在質量問題越來越多,盡管這只是部分產品出現問題,還是引起了很多業內人士對國外品牌質量的質疑。這樣的質疑不是緣于國內外產品的橫向比較,而是緣于國外產品的前后縱向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