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企業的信息化進程加快
- 中國加入WTO之后,服裝行業進入了一個更具挑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的服裝產量和出口額均居世界首位,是當之無愧的服裝大國。中國服裝協會的報告指出,今后幾年,國內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仍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我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極為誘人。然而,在我們樂觀地憧憬未來時,更要清醒地看到,置身于國際市場的中國服裝企業需要用現代的管理模式來“武裝”自己,提升綜合競爭力,縮小與發達國家服裝企業的差距。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政府層面的支持及已經初步信息化企業所帶來的示范效應使服裝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大幅增長,計劃應用信息系統,特別是ERP系統的企業明顯增加。一項調查表明計劃在近期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的企業占40%左右。
服裝企業對信息管理系統需求的普遍性一方面反映出企業領導層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有較大提高;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應用信息化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許多紡織企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規范”的原則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應用為先”的方針,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應用了資源管理系統(ERP)、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和輔助設計制造系統(CAD/CAM)等信息技術系統。
首先,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企業市場應變能力。產品開發速度加快,開發周期縮短,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更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實現對市場的快速響應;企業及時制訂營銷計劃,并安排指導生產,縮短了交貨期。企業應用信息化管理后,特別是ERP系統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如生產計劃安排更加合理,生產的調度更加靈活,對生產進度可以進行及時的跟蹤與控制。同時,也加快決策速度。
其次,信息技術的應用降低資金占用。應用庫存的信息化管理能夠對企業原料、成品、半制品、機物料等倉庫進行科學的管理,使企業庫存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減少庫存資金的占用;如某企業在應用了物資管理系統后,企業成品庫存大幅下降,與應用系統之前相比,減少資金占用達400萬元,取得顯著效果。
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由于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企業能夠對生產過程進行有效地跟蹤和監控,從而及時了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狀況,信息系統能夠對生產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報警、反饋和及時的處理,并使ISO的管理思想通過系統得以貫徹執行,從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降低了成本。如某企業在應用ERP系統后,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高:A級布率由94%提高的97.6%,重染率由8%降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