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紡織品出口頻遭貿易保護主義“擋路虎”
- 日前,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聚酯短纖反傾銷正式立案,成為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遭遇的反傾銷第一大案,也是去年中美兩國簽訂《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后紡織品貿易摩擦第一案。中國紡織品占全球市場25%,歐美發動接二連三反傾銷調查,對中國出口貿易尤其是紡織品出口貿易是十分不利的,它可能導致中國紡織品行業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舉步維艱,跌入低谷,并大范圍地丟失國際市場。根據WTO《紡織品和服裝協定》的規定,從2005年1月1日起,紡織品配額在全球范圍內取消,意味著世界紡織品貿易將實現完全自由化,這對于中國這個紡織出口大國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消息。
然而,從2006年年初開始,美國和歐盟就以所謂“市場干擾”為理由,大規模啟動對中國紡織品的特殊保障措施,對來源于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實施進口限制。由于紡織品和服裝本身具有技術含量低和勞動力密集度高的特點,因而它客觀上成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特定優勢產品。出于貿易保護主義的目的,作為紡織品和服裝主要進口國的發達國家,一直將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置身于GATT體制之外,試圖通過數量限制和配額限制等歧視性措施削弱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尤其是紡織品特保中的“市場干擾”制度如同懸在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上的一把利劍,嚴重影響著中國的紡織品貿易未來的發展。雖然中國曾通過自動出口限制(征收出口稅)等方式,試圖緩解紡織品貿易摩擦,限制特保措施的啟動,卻收效甚微。除歐美之外,土耳其、巴西、南非和印度等國也已經或正計劃對中國紡織品啟用特別保障措施。
聚酯短纖是紡織業上游主要材料,主要用作睡袋、床墊、滑雪服等產品的填充物。中國是該產品在美國的第一大供應國。此次反傾銷案調查中國涉案企業上百家。如果反傾銷成立,中國出口美國的聚酯短纖將會被征收101.52%的平均反傾銷稅率。如作為紡織品出口大省的江蘇省,18家聚酯短纖出口企業將面臨美國反傾銷的重大打擊。2006年上半年,江蘇省對美出口聚酯短纖7153萬噸,金額760多萬美元。這還不包括以代理方式的出口,江蘇省聚酯短纖實際出口肯定超出這個數字。
專家認為,中國已經進入WTO“后過渡期”,面對接踵而至的“市場保護”,尤其是紡織品出口貿易面臨的新挑戰,如何運用WTO的規則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健全應對貿易爭端的有效機制,加強對外經濟貿易合法權益的保護已成為當務之急。中國加入WTO以后,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印度、土耳其、歐盟及秘魯等多個WTO成員方都制定了專門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特別保障措施調查的國內立法,中國理應盡快開展對這些國內立法的研究,盡早發現其存在的問題,這對贏得磋商和訴訟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國有必要在考慮和實施針對性經濟舉措的同時,采取相應的法律途徑積極應對其他WTO成員對我國紡織品提出“市場擾亂”的指控,努力維護自身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