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諸暨 標準花樣初見雛形
——刺繡機行業標準實施工作研討會小結
“加強標準化建設,是促進行業和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圍繞這個主題,刺繡機行業標準實施工作研討會于8月9日在浙江諸暨召開。共有來自行業生產、商貿、科研單位的近3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王承康、上海縫制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雷杰等行業領導出席了會議。會上,與會代表在分析刺繡機自動剪線、連續縫紉、噪聲及性能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日常檢測用花樣,重點研討了標準檢測用花樣和實施初方案,并最終初步確定了人選方案的雛型——幾何圖形加行業協會標志。
此次會議由中縫協副理事長王承康主持,他重點指出全行業要擺脫過去在低水平標準上重復的停滯狀態,讓中國的刺繡機行業標準早日與世界接軌,強調了全行業共同努力的目標就是在“十一五”期間把中國的刺繡機行業做大做強。
在會上發言時,參與起草方案的幾大企業“打頭陣”。北方天鳥公司的趙榆紅、浙江飛鷹公司的張新苗、浙江盛名公司的陳政銘、北京興大豪公司張興國等高工紛紛發言,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供定奪。同時,幾位企業代表還將刺繡樣本放在會桌上供其他代表們細致觀察、檢驗方案預期啟用的具體情況,避免紙上談兵。其中,盛名公司的“福到花樣”和“椰島小鹿花樣”方案已具備完整的制版任務書、提綱和制版驗證,形式上已十分接近方案雛形,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在隨后的自由討論中,來自深圳盈寧的鄧少甫老先生年近七旬,作為與會代表中年齡最長的一位,他強調標準要細致化,不可大而化之,提出了前導型標準和候補型標準的設想,讓標準本身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避免新標準實施后達不到預期效果卻又一時難以補救。對此,代表們紛紛表示贊同,并就這個設想進行了新一乾的深入研討。浙江珠光的廖永祥總工程師提出建議;噪測不應設為行業標準,并詳細分析了理由供標委會參考。許多企業代表也持此意見,認為機器所處環境不同,噪音水平也隨之不同,建立完全相同的標準測試環境,會大幅度提高測試成本,增重企業負擔。
爭論一直持續到會議尾聲,最后代表們一致通過了幾何圖形加行業協會標志的方案雛形。
標準化實施工作需要產、銷、研各方的共同努力,刺繡機行業標準專業委員會因此而成立。王承康副理事長在會上發言指出,希望到會單位積極參與到委員會的籌備小組中來,成為會員單位,實現行業開拓與企業成功的共贏局面。借此機會,作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知識產權小組組長,王承康在會上還提出了避開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忠告,為企業在“十一五”期間健康有序地發展打了一針及時的“防疫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