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首屆國際紡織服裝交易會11月開幕
- 2006中國鄭州首屆國際紡織服裝交易會暨中國紡織行業“梯度轉移,中原鼎立”市場發展高峰論壇將于今年11月9日在鄭州紡織產業園中國元通紡織城舉行。這是記者從2006中國鄭州首屆國際紡織服裝交易會新聞發布會現場得到的消息。
據悉,本屆交易會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將以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為契機,以鄭州紡織產業園市場拓展為依托,以提高鄭州紡織產業在全國的影響力、吸引力、輻射力為目標,順應我國紡織行業“梯度轉移,中原鼎立”發展的新的戰略目標,突出紡織行業經貿交易與合作的主題,堅持為紡織行業服務宗旨,搭建中西部和沿海地區紡織工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合作平臺,努力把本屆交易會辦成高水平、有特色、影響大的行業盛會。
鄭州地處中原,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具有快速發展紡織業的環境、資源、市場等諸多優勢。鄭州曾是全國四大紡織工業基地之一,50多年來,鄭州紡織業為國家國民經濟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迅速發展,鄭州幾家大的紡織企業由于機制不活,資金匱乏,設備陳舊,產品單一,企業發展舉步維艱。鄭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抓住全國紡織行業“梯度轉移,中原鼎立”的發展機遇,果斷做出鄭州紡織行業“改制搬遷,升級改造,籌集資金,加快發展,構建與鄭州區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紡織工業平臺”的重大決策,并對紡織園區的發展定位、原則和目標進行了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同時對入住企業提供優惠的政策環境、良好的經營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和有效的法律保護環境,為實現鄭州紡織產業的二次騰飛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鄭州市中原區副區長、鄭州紡織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陳宏偉介紹:鄭州市政府非常重視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把紡織產業園區建設列入鄭州市“十一五”規劃,列為市重大工程之一,并成立了鄭州市紡織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產業園區的各項工作。目前紡織園區各項規劃建設工作進展順利。產業園區的總體規劃和起步項目規劃市政府已經正式批復,“鄭州紡織產業園客商投資優惠政策”、“鄭州紡織產業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各項優惠政策已出臺。截至6月底,已有江蘇、浙江、山東、四川、湖北、香港、臺灣、澳門等地近兩百家企業表達了進駐意向,鄭州光大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紡織器材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已簽訂了入住協議。河南元通紡織城有限公司是首家入住園區的華資企業,是本屆交易會的辦會主體,也是園區最大的產品銷售、信息和物流中心。通過本屆交易會的舉辦,將進一步促進鄭州紡織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加快鄭州紡織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鄭州紡織工業在全國的影響力。
據了解,本屆交易會按照鄭州市政府領導關于“市場運作,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多方共贏”的指示精神,順應會展市場的發展變化,無論是辦會主題,還是招展運作,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充分體現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基本實現了辦會多元化,招展運作市場化的要求,這是本屆交易會的一大亮點。
交易會期間,除進行傳統的商品交易和產品展示外,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將圍繞全國紡織行業新的戰略目標,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到會參加“梯度轉移,中原鼎立——2006中國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物流市場發展高峰論壇”,為東西部紡織服裝行業大發展進行把脈,并根據國家促進中西部崛起戰略,全面剖析中國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為中西部地區企業承東啟西、鼎立中原畫龍點睛。同時,將舉行中國紡織信息華中信息服務中心授牌儀式。華中紡織信息中心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河南元通紡織城有限公司聯合建設,該中心既是鄭州市紡織產業園區的標志性建筑,又是集產品研發、質量檢測、信息發布、網上交易、紡織研究、成果交易、職員培訓為一體的公共高科技創新平臺,對進一步提升鄭州紡織產業園區的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紀朝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對即將舉辦的交易會和論壇表示祝賀,并對在當前的紡織服裝行業形勢下鄭州市政府建立紡織產業園的決定表示肯定。他說:當今紡織工業正處在結構調整、加大創新力度的新時期,鄭州紡織產業園的建設有利于產業定位,有利于吸收新技術,也有利于創新體制的建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紡織品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今年上半年無論紗、布、化纖、服裝以及出口均以兩位數增長,我國纖維加工數量已占到世界纖維加工數量的三分之一,數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已不是我國紡織行業追求的目標,國際上的貿易摩擦不是減少而是增加,這就要求把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提高行業科技含量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本屆交易會將形成生產、流通的銜接,不僅是交易的平臺,而且是了解行情、了解變化趨勢、了解信息的窗口。
河南省及鄭州市有關方面的領導、部分中央駐豫媒體,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大河報等數十家當地媒體以及部分企業代表出席了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