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利器拓寬家紡通道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分會秘書長楊兆華解析時尚性不足,是目前制約家紡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在多年倡導專業性、貿易性的基礎上,今年家紡展大力提倡時尚性,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展會和行業協會的引導,在家紡界營造重視原創、重視設計的風氣作為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的主辦單位之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分會,一直把推動紡織產業升級作為主辦各項展會的重要宗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秘書長楊兆華認為,只有行業興,才能展會旺。
時尚性不足制約產業發展
楊兆華指出,企業只有具備創新能力,才能喝到“頭道湯”,才能有較高的利潤效率,中國家紡業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家紡展也就有了常盛不衰的基礎。盡管家紡行業這些年發展很快,但目前,家紡行業的時尚性明顯不足,在家紡產能大幅提高的情況下,設計卻成為家紡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楊兆華說,從1995年到現在,家紡行業真正快速發展也就10年。與服裝產業比,起步非常低。當服裝面料已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家紡行業才剛起步。家紡行業的快速發展是與雪尼爾紗廣泛應用在家紡面料中有密切關系。雪尼爾紗主導市場已有5-6年時間,但在此之后,中國家紡界還未能開發出適應或者引導市場需求的新的家紡面料。當雪尼爾家紡面料流行過后,不能開發出替代產品的中國企業將面臨較大的被動局面。楊兆華提醒,中國家紡企業亟待研究未來國內外家紡市場的需求,并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否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十分被動。
楊兆華說,家紡行業在“十五”期間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換代投入較大。一些家紡生產企業也向產業鏈較弱的印染環節延伸,中國家紡行業發展的硬件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中國家紡行業在應用多種原料方面,明后年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但遺憾的是,“軟”條件的改進很慢,設計、時尚仍是制約家紡行業發展的瓶頸。